6月19日上午,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和“雙十佳”座談交流會召開,公布了第二十六屆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集體、十佳道德模范名單。市公交集團獲得2023—2024年度第二十六屆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據了解,馬鞍山市精神文明“雙十佳”是馬鞍山市道德建設領域的“璀璨之星”,是馬鞍山精神文明建設的“金色名片”。“雙十佳”評選始于1988年,至今已連續開展26屆,評選出260個集體和265組個人,樹立了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在往屆的評選中,市公交集團多個個人、集體入選道德典型,本次獲獎是首次以集團公司為單位獲得道德集體。
公交車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承載著市民的日常出行,也映射著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馬鞍山市公交集團作為馬鞍山市公共服務窗口單位,一直把深化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載體、推動公交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注重文明培育、文明實踐和文明創建,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十米車廂。
黨建為舵 錨定為民服務初心使命
堅持黨建引領鑄魂,把黨建工作和國企改革、民生實踐深度融合,推動更高質量的綠色發展,提供更高品質的出行服務。不斷完善職工培訓教育機制,以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引導公交職工踐行社會服務承諾,增加對職業、對崗位的認同感、責任感、自豪感。2023年以來通過160余場全覆蓋教育培訓、百余次服務監督行動,鍛造出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的隊伍。公交集團榮獲“安徽省無償獻血先進集體”、14路榮獲安徽省“敬老文明號”、8路線榮獲市級工人先鋒號,公交熱線榮獲馬鞍山市學雷鋒示范點,1名職工獲得省三八紅旗手標兵、4名職工獲得“馬鞍山好人”等榮譽。
民生為筆 描繪城市流動的文明畫卷
以“綠色化、智慧化、適老化”為抓手,開通了通學、通游、通醫等25條定制公交,用“六連”(連樞紐、連社區、連景點、連學校、連醫院、連企業)服務串聯起城市的煙火與溫情;在全省首創《公交適老化服務規范》,用“四不五多六務必”的標準守護“銀發族”的便捷出行;建設“智慧公交”,開發小程序、推出站臺碼、場景碼,讓候車從“盲等”變“秒懂”,出行更有“數”。兩年來,安全運行近5000萬公里、運送乘客6971萬人次,幫乘客尋找失物7549起。
擔當為墨 譜寫車輪上的時代篇章
高效完成“春節”“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以及“兩會”“中高考”“市運會”“采石磯半程馬拉松”“葫蘆果音樂節”“長江音樂節”等大型會議、活動的交通保障工作,展現國企擔當,受到各級廣泛好評。2023年以來為70周歲以上老人、馬鞍山市勞動模范、馬鞍山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模范、退役軍人等群體提供免費乘車服務3193萬人次。利用公交車身、站亭、車載電視等特色宣傳載體做好各類公益宣傳,2023年以來累計發布站亭、車身公益宣傳千余幅,實現“抬眼可見,駐足即觀”,為城市文明“加分”。
品牌賦能 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公交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傳遞溫暖的紐帶。我們以品牌建設為抓手涵養公交文化,打造了“一路有愛·幸福公交”服務品牌,包含“劉霞線路”“敬老文明線”“擁軍示范線”7條特色線路子品牌、公交服務熱線“接訴即辦馬上辦”子品牌和“公交微課堂”“愛心雨傘”等公益子品牌。2024年推出公交服務品牌形象標識和卡通形象吉祥物“馬交交”,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成立了8支志愿服務隊,把綠色出行理念和安全文明乘車知識送進社區、車廂、校園,年開展各類志愿活動40余起,受眾5000余人。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