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從新中國成立后的企業建立探索到改革開放的砥礪創新發展,從新世紀體制改革大潮中的企業改制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的轉型升級,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巴士”)以初心如磐的堅守、激情燃燒的奮斗,走出了一條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同心的深耕厚積、守正創新之路。
以赤子之心塑造廣州公交之脈
70年來,一汽巴士不斷推動公交服務民生更大作為,高標準開展營運精細化管理,孕育了敢為人先、勇毅堅韌的精神特質。1966年先行統一車廂的顏色、標志的位置及車廂內的裝置,聚力打造公交“時尚范”;1978年線路調度開創“兩定一靈活”(即定開車時間,定放車計劃,站長靈活放車)法,聚力提高公交“運轉力”;1984年著力開設專線車隊,聚力提高公交“承載力”;1987年投用公交車自動報站器的創舉,聚力營造友愛“影響力”,贏得全國美名傳。這種“事爭一流、追求卓越”的品質,為一汽巴士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汩汩動能,鑄造了一汽巴士唯旗是奪的爭先印記。薪火相傳,一汽巴士持續創下全國多個“第一”:率先發起“前門上車,后門下車”、率先推廣“無人售票”、率先開通首條如約巴士(網絡定制公交)線路……
同時,一汽巴士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低碳理念,堅持“綠色環保”和“友愛在車廂”兩篇文章一起做,2005年舉全司之力批量更新上千臺LPG環保公交車,2018年更新1419臺純電動公交車,展現了一汽巴士的執行力和社會責任擔當,全力以赴建設環境優的美麗廣州。
以文化之興熔鑄友愛文明之彩
70年來,一汽巴士堅守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以車廂為載體,傳播友愛、傳承文明,在城市流動的風景線上從文明風尚創新中把握公交的歷史使命,從不同階層的百姓需求中強化公交的時代擔當,打造“友愛在車廂,真誠為乘客”活動品牌,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不斷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汽巴士堅持深耕公交,圍繞服務為民和公交優先,大力開發老企業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彰顯一汽巴士文化價值內涵,提升公交文化認同。自2020年起,一汽巴士充分將廣州紅色文化、地域文化在在車廂內淋漓盡致予以展示,首推“紅色公交”品牌,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廣州農講所等“紅色”單位聯動共建,陸續打造“紅色公交1路車”“開往中共三大會址的3路車”“開往團一大紀念館的54路車”“粵劇文化8路車”等主題線路,并在廣州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推出“100分鐘領略廣州新時代發展”“100分鐘探尋廣州紅色印記”公交研學課程,不斷創新公交運營模式。
以數智賦能雙向奔赴時代之美
70年來,一汽巴士主動對接、深度融入城市發展大局,以實際行動做強做優公交。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一汽巴士闖出了專線車、集資車、無人售票等改革路徑。
進入新時代,一汽巴士深化拓展信息化、數字化建設,著力打造國內混合所有制公交企業樣板先行,為公交企業現代化建設探路闖關。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著力建設智慧一汽管理體系,搭建營運精細化平臺、邊緣云車載系統、安全服務平臺、立體維修平臺等等集成管控體系,實現信息互聯一張網,運營調度一幅圖。通過云計算等數據分析,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運營管理智慧化決策效率,實現由粗放型、經驗式向精細化、標準化、智慧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堅持開展合理化建議和技術創新活動,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不斷探索、持續完成適用于生產一線的新工藝和管理理念,解決難點、痛點問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