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出臺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生態,全力搶占氫能產業新賽道,打造全國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氫能是有望帶動十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雙碳”目標、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今年3月,我省已經出臺了《湖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共12條,進一步細化了具體措施。
省發改委介紹,我省氫能產業發展有一定產業基礎、研發能力和應用環境,目前具備約5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能力,建成加氫站13座,推廣氫能車超過300輛。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船712所等院所加快成果轉化,催生出一批氫能企業,國電投布局建設華中氫能產業基地,國家能源集團氫能工程技術中心落戶武漢,經開區已初步形成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針對我省氫能產業還處于導入期,技術水平不高、基礎設施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堵點痛點,《若干措施》通過集成各級財政資金、省預算內投資資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省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等,對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的重點環節給予支持,真金白銀補到關鍵處,力度和覆蓋面不弱于相關省市已出臺的政策,助力氫能產業加速進入成長期。
我省還將氫能產業發展納入全省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優勢產業專項工作機制,成立氫能產業發展促進會,打造氫能產業協作聯盟;全省各級政府、部門承擔屬地管理及業務主管責任。
相關報道>>>
擴大“氫友圈” 做強全產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李迎偉 許金波
一個有望帶動十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即將噴薄而出。
11月5日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12條措施將強化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有力有效政策供給,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生態,全面推進氫能強省建設。
真金白銀扶持各環節
補助、獎勵金額可達千萬元
氫能產業涉及到“制、儲、運、加、用”全鏈條。此次出臺的12條措施中,針對產業堵點痛點,通過多種渠道對氫能產業的重點環節給予支持,力度和覆蓋面不弱于相關省市已出臺的政策。
在支持產業投資方面,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新引進氫能產業項目,按建設有效期內企業實施該項目銀行貸款實際支付利息的50%予以貼息,單個項目年度貼息額度不超過1000萬元,可連續貼息3年。對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氫能產業技改投資項目,按照項目生產性設備投資的8%予以支持,單個項目補助金額最低100萬元,最高1000萬元。
在儲運設施投資方面,對專門從事高壓氫氣/液氫存儲的企業,按設備投資的10%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總長度不少于5公里的純氫管道項目,在省預算內投資中按純氫管道設備投資額20%、最高500萬元補貼。
盡快建加氫站,多推廣氫能源汽車也能拿到補貼或獎勵。《若干措施》提出,對2025年底前建成并投用,且日加氫能力(按照壓縮機每日工作12小時加氣能力計算)500公斤級以上的前50座加氫站(含氫能船舶加氫站),在省預算內投資中一次性給予項目投資額20%、最高200萬元建設資金補貼。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年度增量目標的市州政府每年給予獎勵1000萬元。
我省此次還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氫能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對氫能領域獲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單位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補助資金,對氫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納入“楚天英才計劃”,對企業和機構參與制定涉氫裝備和產品應用標準的予以獎勵。
鼓勵“綠電”制氫
建高速公路要預留加氫站
氫能產業要發展,氫氣從哪來?目前,我省氫氣主要來源于鋼鐵、化工等企業的副產品,具備約5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能力,如宜昌、武漢、孝感、潛江等地就有氯堿、焦爐煤氣、煉化等行業副產氫優勢資源。
未來,氫氣來源將更多。《若干措施》提出,對有副產氫優勢資源的地方,按產氫量給予相應能耗和碳排放扣減,允許石化企業在廠區外建設車用氫氣提純裝置和集中充裝設施,提高低成本化工副產氫供應能力。
用“綠電”制氫,可以“綠上加綠”。《若干措施》提出,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建設規模化制氫產業基地,逐步構建多元化氫能供給體系。《若干措施》還提出將推動氫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燃氣摻燒氫氣,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示范。
目前,我省建成加氫站13座,《若干措施》中對加氫站的布局也有安排。沿“漢十”“漢宜”“武黃”等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10座加氫綜合示范能源站。在高速公路投資建設中,預留加氫站等服務設施建設條件,支持在航運碼頭建設船用加氫站。
此外,《若干措施》鼓勵中石化、中石油、省交投等企業利用現有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對現有加油(氣)站紅線范圍內改(擴)建加氫設施,但不新增建(構)筑物,原已辦理加油(氣)站用地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可不再辦理加氫站用地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促進氫燃料汽車成規模
全省要年增1250輛
交通運輸行業是氫能利用的一大場景,其中氫燃料汽車是重中之重。目前,我省已發展氫能車超過300輛。《若干措施》提出,將氫燃料汽車產業納入“51020”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集群,推動打造全國重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和生產基地。
為推動氫燃料汽車發展,《若干措施》提出以中、重型商用車為重點,在全省推進氫燃料公交車、物流車、環衛作業車、渣土車、綠化養護車、通勤車等加快應用,鼓勵各地在新增或更換政府公務用車、市政環衛車及城市配送車時優先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
各地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有年度增量目標,其中武漢市年度增量目標為800輛,襄陽市、宜昌市分別為300輛,其他市州為150輛。氫燃料汽車上路有便利,除限行橋梁、隧道以外,車長不超過6米、總質量不超過8噸的燃料電池廂式貨車在省內市區行駛,不受現行貨車限行路段、限行時段的限制。
將來,長途汽車、城際客車將會有很多是氫燃料汽車。《若干措施》提出,在省內都市圈節點城市以中長途、中重載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示范應用為重點,推動建設“武漢—襄陽(十堰)—宜昌—武漢”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圈。鼓勵武漢—宜昌—襄陽市際線路的道路客運企業使用氫燃料電池客車,連接重要節點城市,打造武漢、襄陽都市圈和宜荊荊都市圈氫燃料電池汽車客運專線。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結合天河機場、順豐機場航空貨運樞紐、武漢新港等重點物流樞紐基地建設,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重型載貨車及叉車等示范應用,打造多港聯運氫燃料電池汽車貨運專線。支持宜昌市沿長江開展氫能船舶應用示范。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