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軌道交通(包括在建)總里程突破900公里,運營里程居全國第四、全球第四?!边@一數據背后,是無數市民對軌道交通建設的好奇:地下是否會被“挖空”?地鐵穿樓而過是否安全?噪音如何解決?近日,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何川,從技術突破、民生關切到城市戰略,深度解讀成都地鐵的“成長密碼”。
人物名片:何川
交通隧道設計理論與智能建造方向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他作為盾構技術的重要推動者,20余年扎根于大型復雜隧道的結構分析與安全控制細分領域研究,他先后成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獲得者等,一步步“盾構”出他的隧道之路。
盾構機“啃”出地下安全網
“過去修一條地鐵要10年,現在只需5年,盾構技術是關鍵?!闭劶俺啥嫉罔F的飛速發展,何川將功勞歸于一項大國重器——盾構機。
成都地質條件復雜,富水砂卵石地層曾讓傳統施工方法舉步維艱?!霸缙谟妹魍诜?,一開工就封路,噪聲大、工期長;礦山法風險較高,人工挖掘一個月只能推進幾十米。”何川回憶,2005年12月28日成都地鐵1號線工程正式開建,團隊面臨巨大挑戰:如何在松軟含水地層中安全掘進?
答案藏在“中國造”盾構機里。何川形象地比喻:“盾構機前端刀盤像‘巨型剃須刀’,旋轉切削土體;中段盾殼支撐隧道,后方自動拼裝管片,全程密閉作業?!边@一技術將坍塌風險降至近乎為零,效率卻成倍提升?!斑^去月掘進50米已是極限,如今最快可達500米,高峰期曾有170多臺盾構機同時掘進,這是有記錄的規模最大的盾構施工現場?!?/p>
建設團隊針對富水砂卵石地層改良盾構技術,首創“土壓平衡控制”工法,攻克了沉降難題?!叭缃瘢啥?6條地鐵線全部采用盾構法,穿過數百棟建筑、河流甚至高鐵軌道,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焙未ㄕf。
噪聲與“地鐵穿樓”的科學答案
技術突破帶來效率飛躍,但市民的疑慮并未減少?!凹议T口修地鐵,噪聲怎么解決?”“隧道從樓底穿過,房子會塌嗎?”面對這些問題,何川坦言:“理解擔憂,但科學可解?!?/p>
“施工中采用圍擋封閉、夜間停用高噪音設備等方式;運營期通過鋼軌減振、聲屏障隔離,將噪音控制在環保標準內?!彼敿毜亟忉屃耸┕て谂c運營期的降噪措施?!拔磥?,磁懸浮等零噪音技術或將成為新方向?!焙未ㄕf。
對于“地鐵穿樓”的安全焦慮,何川通過數據回應:“盾構機掘進時,隧道與建筑基礎的最小距離可控制在3米內,通過實時監測和地層加固,沉降誤差不超過5毫米?!背啥嫉罔F已成功下穿春熙路商圈、錦江及多棟高層建筑,“這背后就是毫米級的精準控制技術”。
“過去十年,成都地鐵從0到900公里;未來十年,它將成為城市群的‘血脈’?!闭劶耙巹?,何川將目光投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他分析,目前,成都軌道交通線網密度為0.44公里/平方公里?!跋乱徊叫杓用芫€網、縮短換乘時間,并推動市域鐵路與地鐵‘無縫銜接’?!焙未ㄟ€特別提到成德眉資同城化,“通過軌道聯通,成都的輻射力將覆蓋周邊2000萬人口,助推經濟圈從‘雙核’走向‘網狀’?!?/p>
但技術挑戰依舊存在。成都地下37米厚的富水砂卵石層、復雜地質交界面,以及網格化線網帶來的深層穿越難題,仍是科研重點?!拔覀冋リP‘智慧盾構’技術,通過AI實時調控掘進參數,讓地鐵建設更安全高效?!?/p>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澳壳?,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皠恿ο到y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