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鐵建設賽道上,青島成為十年來全國地鐵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從2012年青島地鐵集團正式成立,到2015年開通第一條地鐵線,再到如今,青島地鐵已有十一條在建線路,六條投入運營。短短十年間,青島地鐵從無到有,成為青島交通高速發展的縮影。
在青島地鐵十周年之際,青島地鐵攜手金東數創一起隆重推出青鐵十年AR光影秀,結合地鐵的流動性,展現全國第一個動態流動、與眾不同的燈光秀。地鐵列車將化身盾構機、龍舟、鳳凰……駛過星辰大海,穿越靈山秀水,將一個夢幻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大動脈展現于大眾面前,讓我們跟隨“青島地鐵,暢達幸福。”
上天入海 青黃相接
十年時光,一條條地鐵如時光隧道,改變著城市生活,拓展著城市空間,是青島這座城日新月異、進階躍升的生動見證。十年間,青島地鐵線路從無到有,如今已有6條線路運營,全長284公里,運營128座車站。另外,還有11條線路同時在建,這樣的地鐵建設規模和在建線路密度前所未有。
AR秀中,地鐵車廂化身大國重器盾構機,駛入星辰大海之中,寓意著青島地鐵在修建過程中不斷地攻堅克難、不斷地創新突破,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國家建筑行業最高榮譽“魯班獎”、全方位裝配式建筑、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的研發……青島地鐵日夜穿梭,駛向更高的夢想,“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1986年,青島與黃島輪渡航線開通,首次將“青黃”距離拉近至半小時。2011年6月30日,隨著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的通車,將“青黃”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2021年12月30日,隨著1號線全線通車,“青黃”相接跨越35年的發展,通勤時間從半小時縮短至6分鐘。
從隔海到輪渡,從輪渡到隧道,從隧道到地鐵,6分鐘的“青黃相接”,是時間的縮短,也是時代的變遷,更是青島快速發展的最好體現。視頻中,一帆“龍舟”駛入海底隧道,將奇幻的海底世界具象化,仿佛真龍入海,巨鯨、游魚、水母、海龜、海豚等生物來到人們身邊,在科技的加持下,這段鏈接青島與黃島的旅程被打造成真正的海底探秘。
最美地鐵 暢達幸福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是對青島這座城市的經典概括,山形、海勢、風土、人情,各種元素糅合在一起,演繹著氣韻生動,天人合一的青島風貌。在整個AR秀中,地鐵列車在山靈海秀的青島城市中日夜穿梭,化為盾構機、龍舟、鳳凰等形象,上天下海,承托起這座城市居民們的夢想與生活。
2019年,“中國十大最美地鐵站”揭曉,青島地鐵斬獲6項大獎,其中,李村站與太平角公園站從全國20個城市申報的近200個車站中脫穎而出,榮膺“中國十大最美地鐵站”,李村站獲最佳主題設計獎,太平角公園站獲最佳藝術創作獎。此外,地鐵13號線高架站、李村站獲最受公眾歡迎獎。
將來的地鐵站,將不僅僅是“美”,它們即將變身成一個個消費場景的新地標。未來,青島地鐵將有力支撐“一主三副兩城”都市區空間結構,依托快速鋪展的地鐵線網,青島升級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力開拓“軌道上的新商圈”,錨定建設世界一流地鐵、打造一流城市投資建設運營商的“雙一流”目標,助推青島高質量發展 。在AR秀最后,地鐵列車化為鳳凰,象征著“軌道上的青島”正展翅翱翔,璀璨的煙花過后,青島地鐵線路圖出現在城市上空,充滿活力的城市大動脈展現于大眾面前,青島地鐵十周年之際,青島人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
時針指向下一個十年,青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止步,沿著地鐵這條生機勃發的城市“生長軸”,青島的美好生活一路鋪展,追夢人步履鏗鏘,已踏上新的筑夢之路。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