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早上五點,諸暨盛兆塢的公交站臺顯得尤為熱鬧。有挑著擔的、挎著菜筐的、還有裝著滿筐蔬菜的乘客……他們都翹首等著“助農專線”(151路)的首班公交車。
每天早上六點,首班“助農專線”從盛兆塢公交站臺準時發車。
盛兆塢村種植果蔬的村民比較多,他們會把自家農作物運到市區來賣貼補家用,公交公司考慮到村民的實際需求和乘客的出行安全,通過實地調研,多方籌劃,加裝了擔簍貨架的“助農專線”應需開通。
加裝后的公交車能夠容納更多農作物,并對駕駛員進行專業培訓,貼心的設計和周到服務讓這輛公交車被老百姓親切稱為運“蔬”公交。
66歲的李壽青是盛兆塢人,自家種了好幾畝菜地。當天他帶上自己種的竹筍、青菜、辣椒、茄子去南門市場。老人家說起“助農專線”就豎起大拇指,“這條線路真是太貼心了。”
去年3月,公交公司對60歲以上老人給予半價優惠,70歲以上老人免費,加上運“蔬”公交免收行李費,讓老人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政府的惠民福利。
經過40分鐘到達南門市場,70歲的湯春梅趕緊挑著擔子下了公交車。她今天摘了自家地里的生菜、芥菜、馬蘭頭,裝了兩筐。因為有親戚住市區,所以一半送親戚,一半菜場售賣。因為菜蔬新鮮,時間固定,有些老主顧已經等在菜場門口了,稱重、找零、換錢……剛從地上新鮮采摘的蔬菜和水果,當天就能出現在居民餐桌上了。
從田間到餐桌,從菜園到菜籃。這輛往返于盛兆塢和城區間的“助農專線”,一邊讓菜農“挑擔”進城賣菜,一邊豐富了市民菜籃子,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公交人在用心用情辦實事。
下一步,諸暨公交黨支部將不斷延伸公共服務觸角,探索“公交+”助農新模式,以實際行動踐行“公共交通”的初心使命。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