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6時許,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黃集村,50多歲的村民趙翔早早起床,給菜園澆水后,趕到村口等候新開通的公交車。
在市區打工的他很高興:“村里通了公交,每天下班都可以回家喝熱湯,農村人也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趙翔所在的黃集鎮,是與河南省鄧州市、新野縣相鄰的重要邊貿口子鎮,也是糧食生產大鎮,有溫崗黃酒、芝麻葉、紅薯干、紅薯粉條等特色農產品。長期以來,鎮里到市區不通公交一直困擾著村民。“以前去市區只能坐中巴車,發車時間不固定,冬天下雪凍得手和臉都疼,票價還有點貴。”說起曾經的出門難,趙翔直搖頭。
5月底,收集到黃集鎮村民反映的意見后,襄陽市將黃集鎮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列為“民生實事”重要內容之一,襄州區成立交通、財政等10多個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著手開通通往黃集村的公交。
站點設置是主要難題。沿線公交站點設置涉及公路部門產權及當地部分村民、農產品經營戶生產生活。襄陽市交通運輸局干部沿著線路開展調查,與經營戶細致溝通,同時簡化程序,快速、順利推進沿途站點的設置及建設。
6月23日,黃集公交專線開通,嶄新的30輛純電動公交車上路運行。從黃集鎮至襄陽火車站共34公里,沿線共設32個站點,票價每人3元,讓沿線12萬村民搭上了公交。當天,黃集鎮像趕集一樣熱鬧,村民搭臺唱戲,載歌載舞。“黃集公交不一般,美觀大方很養眼,不信您來坐坐看,真舒坦……”當地干部宋鵬飛還創作《黃集通公交》的三句半。
70歲的黃集鎮村民李富全免費乘車體驗。該線路對65歲以上老人免費,襄陽市公交集團還在黃集鎮專設公交IC卡辦理點,讓村民在家門口充值、辦理老年卡年審。
“開通公交后,每天來我果園采摘黃桃的市區游客達幾十人,每天銷售一二千元。”蓮花寺村的林果種植大戶劉有平樂得合不攏嘴。襄陽市農首精制粉條廠負責人高志文計劃以公交專線開通為契機,做大紅薯粉條產業。
襄陽市交通運輸局統計,黃集公交專線開通5天來,客流已超過1.7萬人次,村民單次出行成本由7元下降至3元,預計每年可為周邊村民降低出行費用600余萬元。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