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噴霧消毒系統、乘坐環境更舒適……今天,上海公交徐閔線全線車輛更新為“白金剛”純電動車型。這是時隔12年后,線路首次以全新的車容車貌出現在市民面前。
上午,家住高華小區的張老伯來到位于建設路上的閔行汽車站,打算前往漕河涇附近的市八醫院就診。“我是閔行本地人,徐閔線從小就開始乘,感情很深。以前的車輛有點破舊,碰到不平整的路面,全身都會發出響聲,坐著不舒服。現在好了,幾乎沒有聲音,少了柴油的異味,空調也比以前足。”
記者看到,此次投運的“白金剛”純電動公交車不僅外觀靚麗,還配有一些人性化的新設施。在駕駛座的后方,一個像醫藥箱一樣的裝置引發不少乘客的好奇——這是車輛自帶的噴霧消毒系統。
“到站后,開啟裝置3分鐘,再封閉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車廂消毒。”徐閔線駕駛員衛清對自己的“新伙計”贊賞有加,“我們跑完一圈后,以前需要用噴壺對車廂進行消毒,現在靠這個新設備就可以便捷完成了。車的擋風玻璃左右兩側,還增加了兩個電子后視鏡,遇到復雜路況時,看得更清楚。”
對于許多老上海人,特別像張老伯一樣家住老閔行的市民來說,徐閔線是他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它的前身系1923年創辦的滬閔長途客運班車線路,1958年7月1日,滬閔長途線正式轉交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接管,定名為徐閔線,并沿用至今。
在公共交通還不夠發達的年代,徐閔線作為滬閔路上的骨干客運線路,是老閔行連接徐家匯的一條“交通大動脈”。線路自開行以來,走向基本沒有改變,從老閔行至高安路、肇嘉浜路,全長26多公里,途經莘莊、南方商城、徐家匯等城市地標。
“雖然客流較5號線開通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徐閔線依然是滬閔路上的主要骨干線路,配車數量達到了43輛,是公司所有線路中配車數量最多的。”巴士二公司閔行車隊隊長李余行坦言,受疫情影響,目前的客流僅為此前的六七成。為了方便市民出行,發車間隔仍保持平時水平,高峰時發車間隔在3至5分鐘,平峰時為10分鐘左右。
“徐閔線此前使用的車型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更新的。經過多年使用,車況不盡如人意,此次全線換成純電動公交車,也是回應了市民的期盼。后期,我們也將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帶給乘客更好的體驗。”李余行表示。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