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你這個‘名醫’坐鎮,咱們盾構機才能順利完成施工。”一航局哈爾濱地鐵3號線項目經理黃海龍贊賞著對李紅朝說道。
哈爾濱地鐵3號線是哈爾濱地鐵規劃中唯一一條環線,也是黑龍江省目前在建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地鐵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市內交通擁堵問題,極大地便利市民的出行,增強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其中地鐵河山街站-河松街站區間穿越高架橋、建(構)筑物等,風險源眾多。盾構施工需要24小時不間斷作業,停機就可能會導致地面塌陷等風險失控。因此必須有專職人員負責盾構機的維修保養,確保設備連續運轉,“一航1號”盾構機便由設備主管李紅朝和徒弟朱昌強精心照顧。
河-河區間隧道右線貫通前夕,值完班的李紅朝回到宿舍剛睡著,就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原來是夜班盾構司機打來電話:“大朝哥,盾構機推進泵突然壓力不足,無法正常施工了,我怕影響明天盾構接收,你趕緊來一趟吧。”聽到這,想到這正是一堂實踐教學課堂,他叫上徒弟朱昌強提著維修工具箱就往井下跑去。
看到故障的推進泵,李紅朝就本能地開始“望診”,憑借著豐富的經驗,他推測是油溫過高導致的。為進一步查明病因,他讓司機發動推進泵,“聽診”環節未聽見任何異響。向盾構司機進行“問診”時,李紅朝自信地問道:“你們是用刀盤注水了吧?”果不其然,采用注水改良土質是常用的“施藥”方式,但“藥不見效”,應該是產生了新的問題。于是他開始“切診”,經過排查,他發現液壓冷卻循環水流量不足,他讓徒弟拿來了管路圖尋找到故障區域后,在拼裝平臺逐一排查漿管,最終,打開了前盾對應位置的管路球閥和推進泵上部注水球閥疏通了管路,盾構機隨即恢復了正常。
看著師傅像“老中醫”一樣對著設備“望聞問切”,朱昌強獲益匪淺。“急診”案例經常會有,但“會診”的機會就不多見了。
一次,李紅朝發現盾構機上的同步注漿機老是反復發生堵管。為鍛煉徒弟們的業務能力,他把4個徒弟匯集一起,對設備進行了一次“會診”。“是漿液配合比的問題吧?”一位徒弟根據堵管的常見原因推測。李紅朝不置可否,但在調整了配合比后,問題未能解決。李紅朝提示拆開設備看看,徒弟們發現“蘑菇頭”出現了磨損。更換了新配件,但問題依然存在。李紅朝再次給出提示:“看看液壓系統吧!”原來,一個平移的千斤頂的移動量,比正常少了2厘米。液壓設備共有三個千斤頂,必須同步移動到位才能正常使用。“就因為這2厘米,導致沒有堵住口!”徒弟們恍然大悟:盾構機維修養護需要更加細致耐心。
如今,“一航1號”正奮戰在哈爾濱地鐵3號線河-河盾構區間左線,“名醫”李紅朝繼續領著徒弟,為“一航1號”盾構機施工保駕護航。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