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高溫汛期,四川西部山區極端天氣頻發,由蜀道集團投資建設的“紅色之路”——瀘石高速公路項目沿線遭遇局部地區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災害的概率增大,工程建設面臨極大挑戰。在此背景下,瀘石高速全體干部職工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全力推動項目建設,該項目全線單洞進尺最長的隧道——禮約隧道右洞掘進突破3000米,至此,全線隧道掘進累計突破60000米,進程即將過半。
四川路橋交建集團瀘石高速C2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針對汛期,我們堅決落實防災減災工作要求,積極配合監理單位,切實帶頭履行防災減災職責,重點加強對‘兩區三廠’(特別是10人以上駐地)和地災隱患點的日常巡查和專項排查,持續做好隱患排查整治、預警響應、應急準備等工作。”
據介紹,瀘石高速公路項目全長96.51千米,項目橋隧占比達86.5%,其中隧道占比達69%,是四川省內橋隧比最高的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全線隧道總長136439.24米(雙洞),其中特長隧道11座、長隧道5座,沿線地震烈度高、斷裂帶數量多、地災現象較發育,多座隧道平行近接大型斷裂帶,施工中面臨軟弱圍巖、瓦斯、巖爆、涌水、突泥、大斷層破碎帶等多種不良地質。項目隧道平行近接多條區域性活動大斷裂帶,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8度),業內專家表示,沿高烈度地震區平行斷裂帶走向修建如此大規模長大深埋隧道群,是在挑戰工程禁區,在世界工程界“尚屬首次”。
為保證項目安全度過汛期,瀘石高速項目部開展一系列汛期防范工作:實行24小時汛期值班制度,為各個標段配備衛星電話保證通訊順暢;開展防汛及救災演練,提高員工對意外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讓所有參建人員均能熟悉應急逃生過程及路線;突遇險情立刻開展搶險工作,針對此前S217省道石棉縣尤家灣段山體滑坡導致省道雙向中斷的情況,瀘石高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調集機械設備,組織應急搶險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搶險工作,八個半小時恢復省道暢通。
瀘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飛云表示,面對高溫天氣和汛期的雙重困難,瀘石高速全線上下傳承弘揚“長征精神”和“兩路精神”,堅決摒棄僥幸心理,下好防暑防汛“先手棋”,打好度暑度汛“主動仗”,克服疲勞厭戰情緒,始終繃緊防范安全風險這根弦,用奮勇爭先、迎難而上的意志實現全線隧道掘進60000米的突破,即將實現全線隧道掘進過半,為今年順利完成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瀘石高速本年累計完成投資19.91億元,自開工累計完成投資74.03億元,占概算總投資174.08億元的42.5%,累計完成路基工程37.8%,橋涵工程35.4%,隧道工程49.5%;已全面開展傘崗坪等全部7處互通、全線18座隧道及重要涉水橋梁等重點工程施工。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