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
截至12月2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一年,交出亮眼成績單,累計發送旅客850萬人次、貨物1120萬噸,運輸安全保持穩定。中老鐵路已成為中老人民的發展路、幸福路、友誼路,不僅為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還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示范。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來,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與老方密切協作,切實把中老鐵路維護好、運營好,把沿線開發好、建設好,客貨運量持續增長,服務品質顯著提升,輻射效應不斷增強,國際物流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為服務兩國民眾便捷高效出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中老經濟走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旅客出行便捷高效。“復興號”“瀾滄號”動車組運行安全、綠色、快捷、舒適,大幅縮短了沿線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受到了兩國民眾青睞。鐵路部門科學分析客流變化,精準投放運力,豐富客運產品供給,優化站車服務舉措,較好滿足了旅客出行需求。國內段日均開行客車42列,單日最高開行65列、發送旅客5萬人次,累計發送旅客720萬人次;實行多語種服務和計次票、定期票新型票制,在11個車站推出空鐵聯運產品,不斷提升旅客出行體驗。老撾段日均開行客車6列,單日最高開行10列、發送旅客近8200人次,累計發送旅客130萬人次;陸續開通嘎西、孟阿、納磨等客運站,辦理客運業務的車站由開通初期的7個增至10個,實現動車組與普速列車共線運行,在老撾主要城市開設售票點,延長預售票時間,極大方便了老撾人民乘坐火車出行。
貨物運輸強勁增長。中老鐵路在中國和東盟間構建起一條便捷國際物流大通道,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大幅壓縮,運輸需求十分旺盛。鐵路部門加強貨物運輸組織,提升運輸能力和效率,中老鐵路貨運量持續攀升,單月貨運量、跨境貨運量等指標屢創新高,目前較開通首月分別增長約3.5倍、4倍,發送跨境貨物累計超過190萬噸。鐵路部門加強貨運基礎設施建設,萬象南站換裝場建成,中老泰鐵路實現互聯互通;全線已開通14個貨運站,建成泰國曼谷、林查班和越南胡志明、海防等海外集裝箱還箱點,貨物運輸更加便捷;加強海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推行快速通關和轉關模式,大幅提升口岸通關效能,逐步壓縮貨物通關時間,實現昆明至萬象最快26小時直達;減免鐵路集裝箱保證金和用箱費用,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創新“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國際運輸模式,開行定點、定時、定線、定車次的中老“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跨境貨物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加到目前的日均12列。
運營管理安全穩定。中國先后派出540名涵蓋各個鐵路專業領域的技術管理人員到老撾,協助老撾開展鐵路運營管理工作;加強老撾本土學員培訓,700余名老撾員工培訓合格后參與到中老鐵路運營工作中,成為老撾第一代鐵路技術人才。中老兩國員工攜手合作,廣泛采用衛星地圖、無人機等先進技術手段,強化基礎設施巡查、檢修和維護,深入開展防洪防汛等安全專項整治,確保了設備設施質量狀態持續良好,經受住了繁忙客貨運輸和特大雨季、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確保了國際運輸通道安全暢通;加強沿線生態環境保護,打造中老鐵路綠色長廊,針對穿越10多個亞洲象家族群活動區域的實際,采取設置巡防崗亭、柵欄以及防范預警系統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野象活動的干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嚴格按照中老兩國政府要求,落實站車疫情防控措施,加強進出站測溫、通風消毒,設置隔離席位,強化職工自身防護,營造了健康安全的出行環境。
輻射效應顯著增強。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促進了區域互聯互通和互利共贏,給中國、老撾以及臨近的東盟國家企業和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機遇和紅利,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中老鐵路激活了旅游經濟,從老撾萬象前往北部重要旅游城市瑯勃拉邦,85%的游客選擇乘坐火車,推動了沿線旅游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了資源開發,有效帶動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磨丁經濟特區等經濟園區發展,加速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動,促進了沿線各類產業擴能升級,老撾鐵礦石、木薯粉、橡膠產量分別新增180萬噸、200萬噸、100萬噸;促進了經貿往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化肥、百貨等1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冷鏈水果等1200多種。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全面總結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來的經驗,積極推進互聯網售票系統研發投用和運輸生產信息化建設,持續加強站車疫情防控,具備條件后開行中老鐵路跨境旅客列車,不斷提升中老鐵路客貨運輸品質,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造福中老兩國民眾作出更大貢獻。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