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為慶祝2022年“世界隧道日”,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學會(ITA)、國際隧協青年工作組(ITAym)與世界各國隧道協會共同組織舉辦了24小時“馬拉松”接力模式的線上交流論壇。本次活動共吸引了來自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瑞士、英國、巴西等24個國家的100余位青年代表參加。全世界的隧道青年們通過本次線上論壇向世界展示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地下空間開發和隧道工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
在中國土木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的領導和支持下,ITAym中國工作組積極參與并組織了近1小時的線上活動。活動開始,張豐收教授和蔣曦博士代表工作組介紹了過去一年的工作,傅金陽教授代表第三屆亞洲隧道青年論壇(SYTA)組委會邀請世界各國隧道青年參與本次隧道盛宴。隨后,來自國內4所高校的青年代表在線上為大家分享交流了自己在國內隧道及地下工程領域參與研究的典型隧道工程課題和案例。
周鳴亮——同濟大學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所博士后,黃宏偉教授團隊成員
主題:Automated 3D Defect Inspection in Tunnel Linings
匯報介紹了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來對隧道進行病害識別,得到了來自英國利茲大學Chrysothemis Paraskevopoulou博士等同行的積極討論。如何將傳統隧道施工和維護過程變得更加“智慧”和“智能”也是當前業界熱議的話題。
沈翔——博士,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陳湘生院士和包小華教授團隊成員
主題: Brief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of China
沈翔博士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中國大灣區地下空間開發及隧道工程建設的進展,并將其研究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儲昭飛——博士,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特聘副研究員,武漢大學劉泉聲教授、吳志軍教授團隊成員
主題:Key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BM jamming under-passing weak stratum: A case study of Lanzhou Water Resource Diversion Project
儲昭飛博士系統性地介紹了所在課題組近年來在深部軟弱地層TBM智能掘進監測預警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并以我國蘭州水源地引水工程為背景,對所研發的配套關鍵技術進行了應用介紹。
謝亦朋——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師從王樹英教授和陽軍生教授。
主題:Tunnelling induced ground response and stability control in coarse-grained soils.
謝亦朋為大家介紹了在粗級配土質地層中隧道掘進的地面響應及穩定控制技術,并以Zanggah隧道為例對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展示和匯報。
中國隧道青年積極參與本次“世界隧道日”活動的身影和優秀表現,向世界各國隧道組織遞出了一張中國優秀隧道青年的國際名片。世界各國在驚嘆我國地下空間開發和隧道工程發展之快的同時,也對我國這些優秀的青年隧道人才發出了由衷的稱贊。本次參與活動的幾位隧道青年僅僅是無數中國隧道青年的縮影,這些隧道青年也必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隧道工程發展和地下空間開發事業中的弄潮兒!
供稿:蔣曦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