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地鐵被指拖欠大量員工工資一事引熱議,員工稱養老保險和公積金已斷繳。
據澎湃新聞9月27日報道,對此,該公司一中層表示最近很艱難,總得挺過去。政府人士稱暫時有困難,正想辦法解決,地鐵不會停運。
另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9月26日,昆明軌道交通集團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是存在欠薪情況,因集團涉及子公司較多,具體情況及人數需要核實。”
一位員工表示,從今年5月開始,其工資就一直沒有發放。“現在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向親朋好友借錢或者貸款生活。但為了保證地鐵的正常運營,一直都在正常上班。目前非常擔心房貸逾期問題。”該員工表示。
另有一位員工表示,除了已停發的工資,員工們的五險一金也已經拖欠了一年多時間。此外,質量安全獎金、餐補和績效等,從去年年底以來也一直沒有發放。
據了解,昆明地鐵于2012年開通,目前有6條線路,由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天眼查數據顯示,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是昆明軌交100%控股的子公司。昆明軌交的主要股東為昆明國資委和云南省財政廳,二者占股分別為87.5%和12.5%。
根據昆明軌交財報,2022年,昆明軌交的總營收為6.29億元,運營成本約15.59億元,政府補貼為9.75億元。扣除政府補貼,其虧損為9.30億元。
2022年各地地鐵的年報顯示,扣除政府補助,只有武漢、深圳、濟南、上海四地地鐵盈利,其中武漢地鐵盈利14.83億元,數量最多。
而今年上半年,從已經公布財報的28個城市地鐵看,共有15個城市地鐵補貼額在2億元以上,扣除補貼,23個城市地鐵處于虧損狀態。
據中國新聞周刊,有交通行業人士,不少城市的交通年支出約占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他說,“如果財政收入減少,勢必影響對公共交通的支出。”
經濟日報于2022年11月發表評論文章稱,很多城市熱衷于修建地鐵,看重的是地鐵建設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益。但地鐵項目作為重大基礎設施,投資數以百億元計,對于沒有點“實力”的城市,不敢輕言上馬地鐵項目。地鐵項目不僅前期建設投入巨大,后期運營維護成本也是一筆巨額開支。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地鐵運營仍處于虧損狀態。
各個城市還是要結合自身財政實力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如果地上交通資源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城市發展需要,就沒有必要急于興建地鐵,否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也容易增加債務風險和財政支出。
事實上,公共交通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把修建地鐵當作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特效藥”。在某些地區地鐵建設延緩的情況下,可以立足當下實際情況,對道路和公交系統進行重新規劃調整,通過增設潮汐車道、公交專用車道、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等多種手段,提升公共交通運力,打通城市道路“堵點”,增強城市整體運轉效率。
對于修建地鐵,需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性、少一點沖動,多想想如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少炒作地鐵概念。各地應通過挖掘自身潛力發展優勢產業,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打造宜居環境吸引人才。以馳而不息的努力,推動城市發展、人口集聚、實力提升,“地鐵夢”會更快實現,地鐵線路才能不斷拓展,地鐵車輪方能行穩致遠。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