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五華區大觀街道三合營社區上演了一場溫暖的救援行動。一名老年居民突感身體不適,緊急關頭,社區日常運行的“響應式公交”迅速轉化為“應急救護車”。駕駛員與社區工作人員迅速響應,攜手周邊熱心群眾,合力將老人安全送至附近醫院,確保了老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這一事件彰顯了社區公交服務的靈活性與人文關懷,成為社區互助與應急響應的典范。
回溯“響應式公交”的歷程,自2021年昆明創新性地推出“社區巴士”服務以來,這一便民舉措便不斷升級迭代。從最初的解決“買菜難”問題,逐步拓展至覆蓋醫療、休閑等多個生活領域,直至2023年全面升級為“響應式公交”,不僅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務,更增設了應急響應功能,并組建了專業的應急志愿服務隊伍,極大地增強了社區的救援響應能力。
“應急式公交”的應運而生,對老年居民群體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福音。面對突發狀況,它能迅速響應,將患者安全送達醫院,這種即時性極大地縮短了等待時間,為緊急醫療救治贏得了寶貴時機,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同時,這一過程中展現出的社區團結與互助精神,更是加深了鄰里間的情感紐帶,營造出一個更加和諧、溫暖的社區氛圍。
此外,“響應式公交”還針對老年居民出行不便的痛點,提供了貼心的解決方案。它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靈活調整線路,無論是買菜、就醫還是其他日常出行,都能得到及時、便捷的服務。這種按需服務的模式,極大地提升了老年居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參與社會活動,享受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2024年,更推出“社區巴士一日游”,定制老年友好旅游線路,全面豐富居民生活與精神文化體驗。相比傳統固定線路、固定時間的公交運營模式,“響應式公交”更加靈活,能夠根據社區內居民的出行需求進行動態調整。這種模式不僅減少了公共交通資源的浪費,還提高了運營效率,使得有限的公共交通資源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區居民,特別是那些行動不便、需求特殊的老年群體。
對于昆明公交行業而言,“應急式公交”的推出不僅是服務創新的一次重要實踐,更是推動行業智能化、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契機。它促進了公交系統在調度、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升級,提高了整體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這一創新舉措也贏得了市民的廣泛贊譽,進一步提升了公交行業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影響力。
綜上所述,“應急式公交”以其獨特的創新魅力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成為了昆明公交行業服務創新的璀璨明珠。它不僅有效解決了老年居民等特殊群體的出行難題,更在關鍵時刻發揮了生命救援的重要作用。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服務模式的持續優化,“應急式公交”定將為昆明市民帶來更加便捷、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繼續書寫著溫暖人心的動人篇章。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