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有了“千里眼”
宣城市啟用“AI+公共交通車輛走航監測”項目
日前,一輛號牌為“皖P80451”的出租車行駛在市區飛彩街道附近的道路上。途中,駕駛員鐘成大發現:裝載在車上的“盒子”顯示“空氣質量數據異常”。
隨后,“盒子”通過系統智能AI識別發現“附近有拆遷工地,且存在未濕法作業、拆遷垃圾與裸土露天堆放未覆蓋”等問題。鐘師傅通過視頻抓拍及時取證并實時上傳云平臺。沒過多久,環保部門趕赴現場,迅速要求工地完成整改。
鐘師傅出租車上的“盒子”,就是我市近期完成的“AI+基于公共交通車輛的大氣走航監測解決方案示范應用項目”中的一個“利器”——大氣監測設備。
這個“利器”有什么作用?市生態環境大氣科負責人姚笛介紹得詳細:設備可實時監測污染情況,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處理,通過與現有的空氣監測站等定點大氣網格化監測數據相互補充、相互校準的方式,獲得監測區域的大氣質量數據。
今年以來,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我市啟動了“AI+基于公共交通車輛的大氣走航監測解決方案示范應用項目”建設。項目采用中國聲谷“智能+應用場景”優秀解決方案示范應用項目技術,經過兩個月努力最終取得成功。
“首批10套顆粒物走航監測設備和10套車載視頻抓拍設備,優先選擇在市區的10輛出租車上率先搭載試用。”姚笛告訴記者,與其他交通方式比,出租車等公共交通車輛具有跑路多、運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監測結果不受人為干預的特點,能夠更高效地為大氣監測設備采集數據。
自3月1日啟用起,這10輛出租車每天對路途大氣的PM2.5、PM10等進行實時監測,對道路揚塵、火點、裸土未覆蓋、道路遺撒等進行視頻記錄和識別判斷,精準溯源大氣污染點位,實現以路為網的城市空氣質量在線巡查。
巡查同時,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端,就可以利用配套建設的走航監測系統軟件平臺,實時看到出租車的實時位置以及其所在路段的空氣污染情況,并對走航監測發現的突出環境問題進行集中匯總,交辦各主管單位督促整改落實,確保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據了解,目前10臺出租車安裝的大氣監測設備累計采集數據350余萬條,運行里程近9萬公里,視頻抓拍設備共上傳視頻187條,審核通過視頻55條,全部整改到位。姚笛表示,“AI+公共交通車輛走航監測”項目的投入使用,為我市提供了網格化空氣質量監測經驗及智慧化管理新思路,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精準治污能力。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