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試點內容包括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建立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探索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完善標準及測試評價體系、建設跨域身份互認體系、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探索新模式新業態。試點期為2024年至2026年。
圖片截取自工信部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政策扶持、引導方面,2023年11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引發《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推廣應用、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運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和提升社會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要求。
同時,各地方同樣政策頻出,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發展。舉例來看,11月29日,江蘇省審議通過《關于促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決定》,這也是全國首部促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車企方面,同樣積極投入。近期,比亞迪、寶馬、奔馳、長安、極狐、深藍、阿維塔、智己、賽力斯等多家車企宣布獲得高快速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成果方面,在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2023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已達到42.4%,較同期提升10個百分點,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勢頭良好。全國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已超過2萬公里,總測試里程超過7000萬公里。
聚焦本次《通知》提出的九項具體內容:
(一)建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實現試點區域5G通信網絡全覆蓋,部署LTE-V2X直連通信路側單元(RSU)等在內的C-V2X基礎設施。開展交通信號機和交通標志標識等聯網改造,實現聯網率90%以上。重點路口和路段同步部署路側感知設備和邊緣計算系統(MEC),實現與城市級平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多桿合一、多感合一等發展模式。
(二)提升車載終端裝配率。分類施策逐步提升車端聯網率,試點運行車輛100%安裝C-V2X車載終端和車輛數字身份證書載體;鼓勵對城市公交車、公務車、出租車等公共領域存量車進行C-V2X車載終端搭載改造,新車車載終端搭載率達50%;鼓勵試點城市內新銷售具備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量產車輛搭載C-V2X車載終端;支持車載終端與城市級平臺互聯互通。
(三)建立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建設邊緣云、區域云兩級云控基礎平臺,具備向車輛提供融合感知、協同決策規劃與控制的能力,并能夠與車端設備、路側設備、邊緣計算系統、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交通信息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等實現安全接入和數據聯通。建設或復用城市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測平臺,對試點車輛運行安全狀態進行實時監測,配合相關管理部門開展交通違法處理、事故調查、責任認定、原因分析等工作。
(四)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鼓勵在限定區域內開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多場景(任選一種或幾種)應用試點。選取部分公交線路(含BRT),實現全線交通設施聯網識別和自動駕駛模式運行;部署不少于200輛的智慧乘用車試點,部分可實現無人化示范運行;完成不少于10個停車場的智能化改造,每個停車場不少于30個車位支持自動泊車功能;部署不少于50輛的城市物流配送車試點,部分實現特定場景下自動化示范運行;部署不少于200輛的低速無人車試點,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功能的示范應用。
(五)探索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鼓勵開展北斗高精度位置導航服務。開展高精度地圖應用、眾源采集及更新、高精度位置導航應用等先行先試和應用試點。構建高精度地圖在“車路云一體化”場景中的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術體系。
(六)完善標準及測試評價體系。推動跨行業跨區域聯合標準研究,建設完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以及智能交通、車輛智能管理、基礎地圖等標準體系,支撐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云控基礎平臺建設,以及相應的高精度地圖應用試點和道路環境標準化認定。構建“車路云一體化”場景數據庫,研制數字身份、信息交互等相關技術標準,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的模擬仿真、封閉場地、實際道路等測試驗證能力,推動形成相應的測試評價體系。
(七)建設跨域身份互認體系。健全C-V2X直連通信身份認證基礎設施,建立路側設備和車輛接入網絡的認證機制,對C-V2X直連通信設備進行數字證書管理。建立基于可信任根證書列表的跨域互信互認機制以及跨部門數字證書互認體系,支持跨車型、跨城市互聯互認互通。
(八)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確保自動駕駛系統激活狀態下,遵守道路交通相關法律法規,支撐道路交通組織安全監管工作。健全安全員、平臺安全監控人員等運行安全保障人員培訓、考核及管理制度,具備車輛運行安全以及智能交通設施相關風險防控、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保障能力。建立交通違法、交通事故、安全員異常干預等安全事件研判機制,及時上報安全事件原因及隱患消除對策,并編寫月度報告以存檔備查。
(九)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明確“車路云一體化”試點的商業化運營主體,探索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模式,支持新型商業模式探索。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數據要素流通與數據應用,推進跨地區數據共建共享共用。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