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襄陽市民發現,以往每天上下班走的路,似乎變得更“聰明”了。
在人民路與前進路交叉路口,智能紅綠燈像有眼睛一樣,能夠根據車流量自動調整配時;乘坐9路網聯精準公交車,像地鐵一樣方便準時;利用泛V2X導航應用,非智能車通過一部手機,也能像智能車一樣收到輔助駕駛預警提醒……
過去幾年來,在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發展過程中,襄陽一直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
2020年,工信部答復關于支持襄陽市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議。今年4月,由于城市網聯融合發展取得的眾多成果,襄陽正式獲批成為第五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最近,襄陽先導區一期和智慧交管項目通過驗收……越來越多的智慧交通場景正在這里落地成為現實。
在打造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全域融合應用城市的過程中,襄陽致力于實現中心城區車聯網全域覆蓋,并將其深度應用于公交、自駕、停車等廣闊的城市場景。如今,襄陽不僅跑出了城市網聯融合發展的“襄陽模式”,還為雙智建設和城市交通智慧升級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襄陽經驗”。
數字技術助力交通管理降本增效
走進襄陽車聯網先導區運營中心,有一面實時呈現先導區運營情況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騰訊、天安智聯、喜悅智慧等企業的深度參與下,襄陽車聯網先導區綜合利用云計算、V2X、高精地圖、融合感知、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實現了先導區內網聯車輛、基礎設施等之間的互聯互通。
通過一塊屏幕,不僅可以展示先導區的整體情況,還能實時顯示城區路口的二維、三維交通態勢,為先導區運營和城市交通管理、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漢江智行執行董事、總經理劉坤表示,與其他城市不同,襄陽車聯網先導區從建設伊始就選定最難的中心城區。截至目前,襄陽已經實現244個路口的車聯網覆蓋。到2023年底,襄陽中心城區的448個主要路口將會實現全域覆蓋,屆時襄陽也將會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中,成為“第一個實現車聯網全域覆蓋的城市”。
據劉坤介紹,襄陽在全國范圍內也率先實現車聯網系統與交管系統的深度融合。“經車聯網系統優化后信控信號,通過交警的統一信控平臺提供給路口,可以讓襄陽中心城區的紅綠燈實現秒級自適應控制?!?/p>
智能信控自適應路口,讓以往的“車等燈通行”升級為如今“燈看車放行”模式,減輕了一線交警線下執勤指揮交通的負擔,每個路口仿佛都有一名無形的“智能交警”,在保障著路口行人、車輛安全、高效的通行。
在這背后,也少不了襄陽交警統一信控平臺的支撐。襄陽市的信號燈控制設備出自八家廠商,每一家廠商都有各自的控制模式,對應到交警指揮中心就有八套控制后臺,襄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科楊峰介紹說,“在出現特勤情況涉及到大面積、大區域做信號控制時,就需要安排很多非常熟悉平臺的人同時操控,但即便這樣也可能出現責任事故。”
在騰訊等科技企業的助力下,襄陽交警搭建了統一信控平臺,打通了原有的八個信控系統,消除了數字孤島,實現了中心城區448個路口信號燈的一屏統覽、一屏調控。他舉例說,比如在遇到像120救護車運送病危病人時,通過統一信控平臺,就可以保障救護車在所經路線上一路綠波,從而將病人盡快送往醫院接受救治。
百余個智慧交通服務公眾美好出行
襄陽市人民路與前進路交叉口,是該市交通結構最典型、交通流量最復雜的路口之一。過去很長時間,這里在早晚高峰期間都會出現擁堵情況。
如今,在車聯網等數字技術的助力下,這里的紅綠燈已經可以根據車流量自動調整配時,不會再出現空等、空放的現象,讓過往的車輛和行人都能少等燈。上下班途經此處的市民最直觀感受就是——無論在哪個時間、哪個方向,最多等一個紅燈就能順暢地通過路口。
在智慧化升級之前,這樣的情況很難想象,“如果是高峰期,司機朋友們等三個紅燈都有可能?!睏罘褰榻B說,“現在路口前的排隊長度基本穩定在50米到60米,原來同一條車道經常排隊上百米。”
事實上,這樣聰明的路口在襄陽還有很多。騰訊生態伙伴、深圳市喜悅智慧數據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恒介紹說,當前信控自適應系統已經覆蓋襄陽主城區超過一半(244)個路口,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心城區所有路口將實現自適應控制系統全域覆蓋。
更多的智慧化場景,也已經從路口延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襄陽車聯網先導區泛V2X體系的支撐下,當地的9路公交車可以與沿途路側的智能設備實時協同,不僅可以保證優先通過路口,紅綠燈狀態、車輛狀態也會顯示在公交車尾部的屏幕上,給后方被遮擋視線的車輛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
同時,路側智能設備與手機、車機、以及智能后視鏡等車載終端實現了真正的聯通互動。如今,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泛V2X應用或打開微信小程序,非智能車也能享受到智能車才具備的輔助駕駛預警提醒服務。
比如車輛到達路口前,會被路側的攝像頭、雷達等感知設備識別到,手機上不僅會顯示當下的紅綠燈狀態,還會收到一個建議車速區間,引導駕駛者按照建議車速行駛,這樣就不用等紅燈直接通過路口。
同時,路側感知設備還會精準識別車輛周邊行人、非機動車等弱勢交通參與者,消除駕駛者的視覺盲區,仿佛給他們開啟“上帝視角”。當車輛與弱勢交通參與者存在可能的碰撞危險時,相應的預警提醒會以語音、畫面、彈窗等形式推送到駕駛者的手機上,對道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都形成保護。
信控自適應路口、綠波車速引導、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緊急車輛預警……在襄陽“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全域融合應用的進程中,一百多個與人民群眾出行密切相關的智慧場景在襄陽實現落地,更加高效、安全、舒適的交通環境也正在全市范圍內加速鋪開。
“襄陽模式”推動車、路、城協同發展
交通是汽車的關鍵承載,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推動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消除數據孤島、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已經成為政策關注的焦點與行業發展的共識。
騰訊智慧交通網聯和城市行業總經理宋征表示,“雙智”就是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從智慧城市的視角來看,與智能網聯關系最緊密的就是智慧交通,“所以在雙智建設中,首先要發展的就是智能網聯+智慧交通。”
在打造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全域融合應用城市的過程中,襄陽在全國率先提出將車聯網平臺與交管信控系統對接融合,并在過去幾年中做出了有效的探索與豐富的實踐,為雙智建設和城市交通智慧升級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襄陽經驗”。
“在大數據時代,由于系統、平臺林立,在數據層面還存在很多壁壘,并沒有實現很好的互聯互通,造成大量浪費?!毕尻柺泄簿纸痪ш牳敝ш犻L伍吉輝表示,“襄陽在建設車聯網先導區的過程中,把交管項目放到整體建設規劃中作為一個重點工作,充分實現先導區設備、平臺、數據的復用?!?/p>
劉坤介紹說,正因為襄陽市車聯網先導區的全域覆蓋與深度應用,為行業中的感知等主流設備廠商提供了全量驗證場景。“當前,很多先導區和城市應用的算法都是從襄陽迭代過去的?!?/p>
事實上,隨著智能網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城市網聯化和網聯城市化的趨勢正逐漸明顯。“在我們的具體實踐中,很多城市一些非網聯的城市交通項目也深度應用了網聯技術,采用的正是襄陽模式?!彼握鞅硎荆斑@也說明,網聯技術正在走向更加廣闊的城市場景。”
“為了推動智能網聯+智慧交管融合發展,市交警支隊持續考慮后期運營維護和系統穩定性等方面。” 伍吉輝表示,襄陽車聯網先導區目前已經在應用領域走出了重要一步,后期還需要協助相關部門持續研究、完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領域的法律法規,推動產業的落地與繁榮。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澳壳?,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睆埣铱谑薪煌ㄟ\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睆埣铱趦|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