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襄陽魚梁洲過江隧道東津段,建設者正冒著酷暑,加緊鋪設隧道瀝青試驗段,標志著投資50多億元的襄陽東西軸線魚梁洲項目全面進入隧道附屬設施及路面施工階段。
隧道是連接襄陽市東津新區與樊城區的一條快速通道,兩穿漢江,過江隧道全長5.4公里,其中下穿漢江的沉管隧道長1011米,是目前國內整體建設規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漢江首條沉管隧道。
多條無縫伸縮縫,讓車輛少“哐當”
5公里多沿線分多個作業面正加緊施工,魚梁洲過江隧道東津段入口處,已鋪設300米瀝青碎石封層。據介紹,即將開始路面攤鋪,將鋪設2層瀝青混凝土路面,厚度達10厘米。加熱的瀝青混凝土溫度高達一二百攝氏度,這對隧道有限空間內施工是個嚴峻挑戰。
困難還有不少。因為是沉管隧道,隧道位于漢江底下,內部環境復雜,為快速到達地面,兩邊的東津段、樊城段進出口形成大縱坡,瀝青路面施工存在諸多難題。據介紹,經過多次召開專家會,決定優化工藝,采用改性熱瀝青碎石封層,替代傳統的乳化瀝青。同時,在不同區段設置多條無縫伸縮縫,這樣,未來車輛通過隧道將大幅減少 “哐當”聲,提高行車舒適度。
工程車穿梭,正在往隧道內運送材料。江底20多米處,1公里多長、30多米寬的隧道正在全線裝修,工人們正安裝防火板和裝飾板,噴上黑色涂料。兩邊的機電、消防設施正有序推進,巨大的電纜安放在隧道中間的三層“閣樓”里。據介紹,“舒適裝修”還體現在智能化,頂部每隔25米有煙霧感應裝置,遇到險情可泡沫加水自動噴淋。此外,在隧道外的中控室,可實時監控隧道內的一舉一動,遇到事故迅速一鍵報警。
通過汛期洪水考驗,沉管“滴水不漏”
沉管隧道,防漏是關鍵。據悉,該隧道從2021年2月首節2.3萬噸沉管江中“安家”,到今年2月最后一節沉管下沉到位,歷經1年多,經過漢江幾次汛期洪水考驗,江底的沉管隧道質量如何?
站在水下20多米的沉管里,10節沉管之間的接縫處也沒有一滴水。據介紹,兩節已“開箱”的沉管,經初檢,沉管接頭達到預期要求。朱金波說,接縫處采用75.52米、重4.2噸的黑色橡膠環形止水膠帶,猶如保溫杯的橡皮圈,這種GINA止水帶制造技術以前由國外壟斷,中交二航局聯合株洲時代經過多年研發,成功研制出國產GINA止水帶,其密封性、止水性、穩定性均達到歐洲標準。它不僅能讓沉管嚴絲合縫地對接,還能頂住巨大的水壓。
3萬多噸的沉管能做到“滴水不漏”,成功研發止水膠帶只是一個縮影。據介紹,該項目有多項自主創新“硬核”技術和工藝被運用到沉管隧道上,包括移動工廠法全斷面順序預制、沉管隧道先鋪卵石基床、全漂浮式整平船、裝配式端封門結構等,中交二航局項目部已申報30項專利。今年3月,“大型內河沉管隧道設計及建造關鍵新技術與應用”被湖北技術交易所評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