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州地鐵八號線彩虹橋站順利完成了工程建設與驗收工作,現定于9月28日首班車開始正式開通初期運營。彩虹橋站開通后,將進一步完善八號線的運營服務,更方便周邊市民出行。
彩虹橋站位于荔灣路和東風西路的交叉路口南側,附近有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廣州市人民來訪接待廳等機構,以及流花湖公園、美食一條街西華路等地。作為八號線和在建的十一、十三號線三線換乘站,車站總建筑面積約8.6萬平方米,相當于四個標準車站體量。彩虹橋站開通時將有A、C、D三個出入口同步投入使用。
處處可見“彩虹”,文化底蘊深厚
彩虹橋站車站裝修充分挖掘所在區域駟馬涌、荔枝灣、流花湖深厚文化底蘊,以“南越彩虹,不讓姑蘇”為設計主題,在滿足于交通功能的基礎上,與區域文化特征相呼應,提升乘客與環境的交互體驗及人文感受的需求。
車站天花設計緊扣“彩虹”主題,裝設曲線格柵和變色燈帶,可調節燈光亮度和色調,燈光開啟時如同彩虹在天上流動。
車站以“城墻”作為墻面的主要設計思路,將南漢時期的城西城墻元素引入到墻面設計中,選用極具歷史感及藝術感的米黃色洞石材料,加入燈光系統模擬不同的肌理效果,以此還原彩虹橋作為南粵西關要塞的滄桑歷史,并將柱子優化為18米柱距的V形柱,使視野更加寬闊,豐富車站空間層次。
車站地面采用具有水波紋肌理的天然石材,與彩虹主題相呼應。設計融合對天花、墻面、柱子以及地面空間的整體構想,以在地、解構、對話、融會的理念打造車站公共空間,營造出流動、富有韻律的車站空間環境,將其打造成為一張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此外,車站A、C出入口地面分別利用彩色瓷磚、彩虹玻璃形成“彩虹墻”,D出入口通道利用光線折射形成“彩虹墻”。天、地、墻的“彩虹”元素設計,讓整個車站極具文化藝術特色,讓乘客從進站開始就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彩虹”華章。
智慧服務升級,賦能美好出行
彩虹橋站參照目前廣州地鐵新建線路標準設置了全新升級的智能客服中心,乘客可通過該綜合智能化設備自助獲得票卡處理、電子發票、語音問詢、資訊查詢等服務。通過智能客服中心,市民乘客可以“一站式”辦理票卡查詢、票卡更新、購買團體票、單程票退款、硬幣兌零等票務業務,以及無需下載官方APP直接使用羊城通便可開具電子發票。此外,智能客服中心還具備“人機交互”功能,可以通過語音問詢、屏幕點選等方式,與智能機器人“YOYO”進行互動,自助查詢獲取票價、線路、換乘、車站布局等出行信息。如遇到系統無法查詢的情況,還可以通過屏幕上方的“人工求助”按鈕,一鍵點擊連線人工客服尋求幫助。全新升級的智能客服中心還增加了高低臺位設計,便于小朋友、輪椅乘客等群體使用。
藝術打卡景觀,喜迎新站開通
開通當天,廣州地鐵將會開展線下打卡活動,采用真花布景,增加3D全息投影,在車站內布置一個集合地鐵LOGO、彩虹、鮮花元素的藝術景觀打卡點,為車站增添清新和活力的同時,象征廣州地鐵綠色出行理念。同時,打卡點處還將設置咨詢臺,增派服務人員為市民乘客提供咨詢服務。咨詢臺還配有便民藥箱、宣傳折頁、一次性雨衣等,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取用。當天到場的市民乘客,除了在車站現場直觀感受和體驗,還可以到咨詢臺參與互動,了解彩虹橋站的特色文化、設計理念和周邊歷史介紹,現場打卡還有機會獲取地鐵紀念品。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