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構管片可以進來了”“鉆下來的土抓緊往外運”,偌大的隧道里,雄安新區(qū)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以下簡稱“R1線”)一標段四分部工程部主任謝恩林一邊奔波在各工點間,一邊通過防爆手機和洞外聯(lián)系。“所有的工序都要做到無縫對接,沒有可以浪費的時間”,他說。
2月20日,走進R1線一標段四分部的施工隧道里,100多米長的“龐然大物”盾構機讓記者大為震撼,呼嘯的風聲、盾構機鉆進的轟鳴聲不絕于耳。地下20米的施工現場,“雄安3號”大型盾構機猶如一條鋼鐵蛟龍,不斷向前鉆進。
R1線是雄安新區(qū)“四縱兩橫”區(qū)域高速鐵路交通網絡中的一縱,也是新區(qū)規(guī)劃“一干多支”的主干線,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生命線、建設的創(chuàng)新線。R1線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南起雄安新區(qū)啟動區(qū)雄安航站樓站,北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線路全長約86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其中雄安新區(qū)段6座。
雄安新區(qū)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施工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雄安3號”大型盾構機是該項目開挖隧道的“干將”,開挖直徑達到9.13米,巨型刀盤后,有12個電機作為動力系統(tǒng)支撐。在拼裝區(qū)域,拼裝工人嫻熟地操控著管片拼裝機,絲毫不差地將一塊塊管片緊密拼接,管片之間嚴絲合縫,不滲不漏。被刀盤鉆下來的土,則通過傳送裝置向后面輸送,由電動機車運出地面。
“這些管片塊塊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縫拼裝,銜接處縫隙必須在15毫米以內,這樣一條條品質優(yōu)良、持久耐用的地下隧道就形成了。”謝恩林告訴記者,管片之間通過螺栓固定好,再經過注漿等工序,確保每一環(huán)管片都牢固穩(wěn)定。
雄安新區(qū)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施工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據了解,用盾構機進行地鐵隧道施工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節(jié)省人力、施工速度快、隧道結構一次成型的特點,在隧道洞線較長、埋深較大的情況下,使用盾構機施工更為安全經濟。
謝恩林介紹,“盾構機自西向東掘進,目前處于下坡掘進段,一路往更深處掘進,每天平均推進16米,現在的埋深是20米左右。馬上就要盾構到整段隧道的最深處了,通過白溝引河之后,盾構機就是一路上坡掘進了。”
盾構機在地下施工,施工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為此,項目還運用了盾構云平臺指揮、自動化監(jiān)控量測等措施,自動收集、分析、對比盾構機關鍵參數,對盾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監(jiān)測和控制,實現了智能模擬、精準預測、提前預警、實時修正,確保了施工安全。
雄安新區(qū)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施工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R1線是國內首條最高運行時速2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兼具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技術的復合功能。雄安集團軌道快線公司現場負責人楊夫澤說:“R1線建成后,將實現30分鐘到北京大興機場、1小時到北京麗澤商務區(qū)的通行目標。”
雄安集團軌道快線公司副總經理吳贊陽介紹,“自開工以來進展順利,雄安新區(qū)段地下兩座車站已經實現封頂,盾構機全部實現始發(fā)。今年下半年,我們將圍繞機電設備的采購安裝開展工序轉換,全面推進后續(xù)工程建設。”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yè)。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chuàng)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yōu)化城市綠色出行環(huán)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qū)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qū)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tǒng)由本地企業(yè)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xù)航里程長等優(yōu)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