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日本的JR鐵路系統,其站點的密度和發車頻次低于一般城市中心的地鐵等軌道交通,又顯著高于中國的一般鐵路和快速鐵路。
如果放在中國則類似于,在地級市城區范圍,或整個縣域設置10個左右站點,發車頻次在10-20min一班,并且連接不同城市或縣城。
這樣的系統在中國應該有需求。尤其在經濟發達,人口高度密集的北上廣深大客流走廊。但歷史原因,建不成JR這樣的(大部分全地面+高架四線或六線,占坑早)。更多是蓉1+18,京4+19之類的平行組合。
1. JR五大通勤走廊變態級,核心區段全部復復線即四線以上,個別區段六線甚至8線。走廊高峰綜合單向斷面10+萬/h,甚至20萬/h,在藍星其他都市圈簡直噩夢,不搞復復線或其他平行分流線,絕對boom。
不過經濟的相對停滯、人口老齡化、疫情等延緩了東京進一步膨脹,其2016年畫的2030軌交約400km大餅,有著落動工開建的實際到目前不到40km。
2. 京1、4、6、10東半環,滬1、2、9、11,穗3、5,深1、5,蓉1等客流走廊。
以上客流走廊所在線路在2019年基本高峰斷面在4萬/h上下,甚至5、6萬/h,全天客流100+萬。
以穗3為例,這條深受小編組高密度毒害的線路,多少人恨不得將其煎皮拆骨,拆了重建,8A編組起步,復復線,快慢車(穗18:嘿嘿,過來坐,不擠,寬敞,還快)。
3. 廣深走廊軌道既有+畫餅線路見下圖,功能定位,服務區域有差異,目標群體也不同也有重疊。
廣深是四線,但是其中兩線貨運普鐵任務不輕,廣深城際事實半通勤化吧。
穗莞深城際目前相當于殘廢,廣深港高鐵大約2027經廣南~廣火聯絡線就直接進市中心了。其實還漏了已批未建的佛穗莞城際即廣28號線沒體現,更有聯待批都未列入的廣18經深中、廣22南延過東莞至深圳。
最近專家在為廣深二高磁浮吹風了,吹完沒動作約等于無。加加埋埋,7條。沒需求餅也不會畫得那么大。
中國的TOD模式太泛濫了,去核心商圈還得換乘,這基本上成了中國軌道交通快線的通病。
小日子的新干線站,直接建在 CBD,隨到隨走,不服不行。
而天朝的城市規劃,過分強調分散核心功能,這兒一個cbd那兒一個產業園,國外城市這些都是緊湊聚集在市中心的。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