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起,上海金山區分批恢復區內公交線路。首批恢復的線路有金山3路、金山8路、朱涇1路、楓涇8路和楓涇9路。上述公交線路首末班車統一為首班車6:00、末班車19:00;采取大間隔發車大站停靠方式運營,每班次間隔60分鐘,準點發車。
金山區交通部門提醒市民,乘車須正確佩戴口罩,自覺接受體溫檢測,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主動掃車廂內“場所碼”。乘客上車后分散就坐,保持距離,車廂內保持空氣流通。
朱涇1671路恢復雙向運行(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好久不見了哦!”“好久不見,先掃核酸碼,然后測完溫錯開入座。”金建輝是跑朱涇1671路十多年的老駕駛員,和許多老乘客成了朋友。兩天前在家接到復工通知時,一屁股從沙發上坐了起來,興奮地和家人說,“能開工了!”
“一陣子沒‘摸’這輛車的方向盤了,感覺和1671路第一次通車的心情一樣,還有點小緊張。”說起復工的心情,金建輝還有點激動。“真好!又能坐公交車上班了。這可是我的通勤專列啊。”家住南圩新村,在城南一家超市上班的王女士也對公交通車期待已久,即使佩戴著口罩,還是遮不住兩個人眼角的笑意。
從金南街健康南路始發的這條鎮區環線,金建輝不知道往返過多少次,據了解,在恢復運營后,車輛將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到司機、乘務員全程佩戴口罩,保持車輛通風,嚴控50%乘坐率,同時,落實好一人一掃碼、一程一消毒。
市民分隔坐車(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顧新菊原是錦山客運蓮金線的售票員,此次,她作為公交防疫引導員出現在1671路上,成了金建輝的“黃金搭檔”。“無法掃描核酸碼的,到這里出示一下身份證,我們做個登記,按順序,不要急。”在紫金廣場站,許多老人等待上車,多數都是前往醫院配藥就醫。“今天正好去醫院復查,趕上通公交了,開心,少走20多分鐘路嘞。”據市民王先生說,自己家所在的位置離鎮域內的兩家醫院都有一段距離,1671路開通,解決了自己兩周一次跑醫院的煩惱。除了核查與引導,全車消殺以及調度室消殺也是顧新菊的工作內容。“我們都提前培訓過的,方向盤、扶手、座椅、車窗等,一個位置都不能放過。”
逐漸出現的行人和車輛,見證著這座小鎮經歷了短暫的靜止后,正恢復往日的生活氣息。5月18日,是朱涇鎮鎮域內私家車有序恢復出行的首日。市民根據出行需求拿上身份證、行使證在居民區分區設攤點進行車輛出入證申領。
市民辦理出入通行證后出行(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昨天,我們聯合物業對小區居民車輛登記表進行了排摸核對,車輛出入證將和人員出入證一樣,采取每日一車一人僅進出一次。”朱涇鎮紅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惠林介紹,“為了確保守住社區門,對開放式小區,我們增加了志愿者數量,實行分人分車查驗,對一些封閉式小區,我們啟用小區門控電子欄桿加物業人員雙檢的形式開展核查放行,且出入人車都要進行場所碼掃描。”
與私家車通行同步重啟的還有汽修店。位于朱涇鎮沈浦涇路上的上海中規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自上午10時后就陸續有市民駕車駛入,“封控前就要修的,因為疫情拖了一陣子,今天能開車了趕快去修好,感覺離上班的時間也近了,得做好準備。”市民張先生說。
除了入店維修的市民,從17日晚上開始,門店就接到部分需要為電瓶充電的預約。18日起,中規維修人員對這些客戶進行應急電瓶配送,居民接收到后,在修理人員遠程指導下進行自行泵電,據公司負責人姚耿馨表示,為解客戶燃眉之急,公司盡量抽出人手跑腿配送應急電瓶,并在現階段提供免費泵電服務。目前,該公司已返崗維修人員達50%,正在加緊對囤積車輛的檢修。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