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上海終止施行機動車電子通行證制度,市內公共交通和對外交通也恢復了基本運行,許多居家辦公的“打工人”終于踏上復工之路。
地鐵通勤方面,按照規定,6月1日起,除了2號線徐涇東站、虹橋火車站站、虹橋2號航站樓站,11號線花橋站、光明路站、兆豐路站、上海賽車場站等7座車站仍暫停運營,上海軌道交通全網絡20條線均恢復基本運行。
根據上海本地官媒報道,截至6月1日12時,上海地鐵全網累計運送客流102.7萬人次,較疫情初期3月15日同時段減少91.1萬人次,降幅47.01%。不過,僅該時段的客流,就比5月31日的全天客流增長了98.64萬人次。
疫情提高了人們進入公共場所的警惕性。按照規定,乘坐公共交通除了佩戴口罩、進站測體溫、保持距離,還要掃描“場所碼”,并持有72小時核酸陰性報告和健康碼綠碼。
有部分市民仍在擔心出行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家住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街道的市民說:“現在坐地鐵的人多了,可能無法保證安全距離,乘坐公共交通還是會有點擔心。”相比于公共交通,王春表示近期自己會盡量騎共享單車或叫車。
作為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之一,共享單車和網約車平臺也在陸續恢復運營。
從共享單車平臺了解到,截至6月1日下午17點,用戶騎行量已經達到疫情前同期平均值的70%,對比5月封控期間日均騎行量上漲接近600%。在徐匯、長寧、普陀的一些商圈,當日騎行數據已恢復至疫情前的80%以上。
該公司表示,復工首日,一線運維團隊到崗率達80%,團隊主要負責上海全域的單車調度和消殺,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保障。
從6月1日起,該公司單車上海全域運維調度再加碼,重點在社區、商超、寫字樓、地鐵、公交車站等地點投放調度,并且嚴格按照三重消殺標準,網格化管理單車消殺。
某租車平臺表示,復工首日,預訂量較前一日大幅增長,主要集中在虹橋機場樞紐點以及龍華中路市區點。從訂單時長上來看,日租訂單占比更高,已恢復至上海本輪疫情前一個周末的五成水平;其次,28天以上的月租訂單迎來大幅提升,日訂單量遠超疫前,本地通勤用戶復蘇明顯。
據介紹,租車平臺分布在上海各個行政區的服務網點目前已陸續恢復營業,覆蓋浦東機場、虹橋機場、上海火車站、上海南站、上海西站等交通樞紐店、以及黃興公園、科技館、靜安寺、松山大學城等市內熱門商圈、學校及其他重點區域。
此外,用戶登錄平臺APP即可預訂租車服務,并前往距離最近的線下服務點,以自助無接觸的方式取還車輛。與此同時,該平臺上線了通勤安心租特惠活動,為用戶提供無接觸出行方案,配合嚴格的防疫措施,讓用戶安心出行。按照上海市防疫要求,該公司已全面部署并嚴格執行包括人員防護、消殺、場所碼登記等各項防疫措施。所有到崗員工均需嚴格落實每日健康信息填報要求,并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門店及車輛均需每日嚴格消殺,規范張貼場所碼,用戶在掃碼查驗后方可用車。在車內也為用戶配備了防疫包,保證隨車防疫物品齊全。
預計目前上海還將會是以“兩點一線”的通勤需求為主,這種通勤需求會率先帶動共享單車、汽車租賃等交通相關行業迎來第一波回漲!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