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粵劇藝術博物館成立6周年當天,全國首條“粵劇文化主題公交”——8路線開通。通過公交這一流動的城市窗口融合粵劇文化,展現千年商都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的魅力,讓非遺走出“櫥窗”,讓老城市迸發新活力。
粵劇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南國紅豆”,特別是在廣州,粵劇已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肌理,厚植在一代代廣州人的心中。為傳承、弘揚粵劇藝術文化,讓文化自信為城市發展鑄就更強動力。
作為廣州歷史悠久的公交線路之一,8路線一直是老城交通動脈,現從泮塘總站至逸景翠園總站,途經荔枝灣、西關、“石室”教堂、海珠橋、大元帥府、濱江路、中山大學等廣州歷史街區和地標,西關騎樓、珠江兩岸等美景盡收眼底,是老廣記憶中充滿人間煙火的繁華之地,也是了解廣府文化的經典線路。
當天,記者看到兩臺穿著“粵劇戲服”的公交車。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車輛一臺為紅色調、一臺為綠色調,寓意著粵劇歷史源遠流長,曲藝百花齊放,車身以粵劇藝術博物館為主要外觀,生、旦、凈、末、丑等卡通版粵劇角色文化,車內天花、宣傳燈箱等全方位進行粵劇介紹。
“龍津東路站到了!食早餐,去西關,荔灣真系冇得彈,食到手指郁,食到眼碌碌!”粵劇藝術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公交+粵劇”,融合粵劇唱腔與沿線站點特色的公交報站,是粵劇文化主題公交車的一大亮點。獨具創意的粵劇唱腔語音報站,留住市民情感和文化記憶中的“鄉音”。
眾多粵劇名家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根據自已的噪音條件和演唱風格,創造出獨特的唱腔,得到行內外認可并廣為傳播、傳唱,形成了唱腔流派。在主題公交上,車廂LCD屏幕滾動播放經典粵劇片段,讓更多搭乘公交的市民心中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同時,一汽巴士和粵劇藝術博物館精心挑選了其中10位名家唱腔名曲,市民乘客只需掃一掃車廂內的二維碼,即可品味經典。乘客上車即聽、上車即看,使粵劇在公交線路上“活起來”,讓市民乘客沉浸式體驗博大精深的粵劇文化。
在“粵劇文化主題公交”啟動活動現場,不少粵劇“發燒友”前來搭乘體驗,居住在泮塘附近的劉姨是一名粵劇愛好者?!拔壹依锶藢泟〉南矚g可以說達到一種癡迷的程度,我小的時候,父母經常用收音機聽粵劇,有時會不由自主地哼上幾句。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和粵劇結緣。”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公交車打造為新式國潮粵劇展示移動傳播平臺,希望能讓更多市民耳濡目染,喜歡上這一傳統文化,感悟羊城傳統文化魅力,真正讓粵劇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開去。
廣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一汽巴士將開設“欣賞粵劇魅力,領略生態魅力”專線,通過定制包車的形式,聚集粵劇愛好者、私伙局,定點接送至各大曲藝社、生態公園,將公交車打造成流動粵劇文化展示舞臺,一邊感受粵劇文化、討論粵劇,一邊欣賞沿途碧水藍天,感受廣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與此同時,一汽巴士將不定期與線路周邊學校開展共建研學活動,邀請粵劇名伶為學生們講述粵劇發展史及粵劇行當知識,教授粵劇基本動作,參觀粵劇主題車廂,通過富有特色的流動粵劇課堂,引導學生了解粵劇,促進粵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以“變裝”“快閃”等更年輕化的表達方式、更吸睛的展現形式,讓傳統藝術和現代潮流相結合,進一步激活粵劇的創新活力,為粵劇傳承注入新時代的藝術魅力。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睆埣铱谑薪煌ㄟ\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