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與他指導的深圳大學、四川大學博士生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以物理力學與電化學相結合的全新思路,建立了相變遷移驅動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全新原理與技術。該技術徹底隔絕了海水離子,實現了無淡化過程、無副反應、無額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即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電解制氫。
由于淡水資源緊缺,向大海要水是未來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復雜的海水成分(約92種化學元素)導致海水制氫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先淡化后制氫工藝流程復雜且成本高昂。上世紀70年代初有科學家提出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的思路,但半個世紀以來未產生突破性的理論與原理,無法徹底避免海水復雜組分對電解制氫的影響。
謝和平團隊提出以物理力學與電化學相結合的思路解決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面臨的難題與挑戰,通過將分子擴散、界面相平衡等物理力學過程與電化學反應巧妙結合,建立相變遷移驅動的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理論模型,揭示了微米級氣隙通路下界面壓力差對海水自發相變傳質的影響機制,形成電化學反應協同海水遷移的動態自調節穩定電解制氫方法,破解了有害腐蝕性這一困擾海水電解制氫領域半個世紀的難題,目前已申請專利。
同時,該團隊研制了全球首套400升/小時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與裝備,在深圳灣海水中連續運行超3200小時,驗證了這一技術的穩定性和規模化。同時,該技術可探索推廣到多元化水資源(如河水、廢水、鹽湖等)原位直接制氫。論文作者表示,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未來有望與海上可再生能源相結合,構建無淡化、無額外催化劑工程、無海水輸運、無污染處理的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工廠。
該論文評審專家認為,“很少有論文能夠令人信服地從海水中實現規模化穩定制氫,但該論文的工作恰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完美地解決了有害腐蝕性這一長期困擾海水制氫領域的難題,將打開低成本燃料生產的大門,有望推動變革走向更可持續的世界。”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79-5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