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鐵路”公眾號消息,近日,深圳至江門高速鐵路全線正式開工建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礎設施,深江高鐵全線橋隧比達98%,其中全長13.69公里的珠江口隧道為全線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國最深的海底隧道。該隧道水下最大埋深達115米,最大水壓1.06兆帕,長距離穿越幾十種復雜地層,施工難度實屬罕見。
盾構機在海底掘進走向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鐵路”公眾號
海底隧道如何修建?兩臺量身定制的國產盾構機——“深江1號”“深江2號”猶如巨型“穿山甲”鑿巖破壁。
盾構機由刀盤、盾體、配套拖車組成。刀盤為盾構機最前端的“打洞利器”,上面鑲嵌著數量眾多、形狀各異的刀具。盾體為主機部分,起到支撐開挖隧道、保護盾構內部元件設備的作用。“深江2號”共有5節,行走機構在最前面,后面一節節加掛。
盾構機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鐵路”公眾號
“95后”楊涔是全國首位女盾構機司機,據她介紹,由于土壤的軟硬程度不均勻,盾構機挖著挖著容易發生偏移,這時候就需要人工來調整方向。此外,盾構機長距離掘進后必須精準實現對接,猶如在大海中穿針引線,對盾構機掘進過程中的動態控制要求極為苛刻。
“盾構機駕駛室約15平方米,這里擁有200多個按鈕、9塊屏幕。能操作如此精密的大國重器馳騁在百米深的海底,我感到十分自豪。”她說。
經過建設者們日夜奮戰,目前“深江2號”已經掘進1200米,離珠江口隧道貫通更近一步,也為深江高鐵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珠江口隧道。圖片來源:“中國鐵路”公眾號
據介紹,深江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自新建的深圳西麗站,向西經東莞市、廣州市、中山市、江門市,接入江門至湛江鐵路江門站,正線全長116公里,建設工期5.5年。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