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歷經4年施工建設,連接廈門海滄隧道和廈蓉高速之間的海滄疏港通道正式建成通車,這不僅意味著廈門本島向外輻射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還由此打通了廈門西海域方向的大動脈。
海滄疏港通道通車現場
據了解,福建省市重點工程——海滄疏港通道項目整體呈現東西走向,起于海新路互通立交,終于馬青路吳冠互通,主線全長5.3公里,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設有2條隧道、1座大橋。其中,主線上跨新陽隧道及地鐵2號線,與蘆澳路(馬青路—翁角路段)工程在蔡尖尾山體內交叉,形成地下立交互通,是國內最復雜的城市地下互通立交樞紐工程之一。
海滄疏港通道
據施工方介紹,蔡尖尾山2號隧道是海滄疏港通道項目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分岔段最大斷面開挖跨徑30.5米,開挖面積421.73平方米,相當于一個標準籃球場大小。項目施工過程中解決了開挖斷面大、隧道凈距小、施工工法多、變截面大跨度二襯施工等多個難題,此次不僅比原定計劃提前了8個月,還為城市地下互通立交樞紐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海滄疏港通道蔡尖尾山2號隧道
海滄疏港通道蔡尖尾山2號隧道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海滄隧道與廈蓉高速的連接段,海滄疏港通道是廈門本島西部與海滄、漳州往來客運、貨運交通運輸的重要通道,其將為海滄港區開拓內陸地區發展新空間打開通途。海滄疏港通道通車后,從海滄隧道直通廈蓉高速時間只需8分鐘。
據悉,海滄疏港通道是廈門市“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系統海西城市聯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隧道通行時間約4分鐘。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