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新聞3月30日電(張磊)海口公交聚焦老年乘客出行需求,持續打造“適老”服務品牌,在原有的G16、G59、K8、K35、4路、6路、8路、9路、19路、28路、34路、38路、44路、62路、99路、74路、84路、市郊3等18條敬老愛老專線的基礎上,31日起又推出25路、48路、63路等3條“適老”主題公交線路,上述3條公交線路車型采用的新購置無障礙公交車型。
據了解,“適老”主題公交線路是通過打造敬老愛老公交專線,持續推進“軟設施”+“軟服務”雙向升級。
通過大數據篩查,對途經公園、醫院、農貿市場等老年乘客出行頻率較高的25路、48路、63路等3條公交線路打造為敬老愛老公交專線,該3條公交線路主要覆蓋海甸城、日月廣場、明珠廣場、友誼陽光城、鐘樓、坡博市場、人民公園、人流比較密集小區等區域。
此外,在車廂內設置敬老專座和暖心服務提示語,并張貼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的宣傳畫、敬老標識等。車廂里放置了風油精、碘伏、創可貼等應急物品“便民箱”,供老年人及有需要的乘客按需取用。海口公交還對所有“適老”主題專線的駕駛員開展專項培訓,普及敬老愛老助老常識。
截至目前,海口公交共投用無障礙公交車710輛,覆蓋80余條常規公交線路。海口公交將緊緊圍繞老年人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需求,在持續打造適老化交通出行服務上下功夫,在硬件設施和服務質量持續優化,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適、溫馨的出行體驗。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