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政公用集團公交公司以黨建+“虔城”品牌助推經營發展,堅持“保安全生產、創優質服務、樹公交品牌”,提高自身“硬”實力,打造市民滿意的公交,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文明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穩發展,惠民生。
探索“家企共管”機制,筑牢安全防線
影響公交行車安全的“人、車、路、場所”四大因素中“人(即:駕駛員)”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難管、最難控的因素,公交公司不斷探索“家(父母、配偶、小孩)企(保安全生產系列“組合拳”)共管”工作機制,強化對“人”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管控,以親情的力量守護公交運營安全。并制定出臺了《“家企共管”系列工作措施操作規程》,持續深化鞏固“家企共管”工作成效,提高對駕駛員的精準管控,夯實了安全生產基礎,確保群眾安全出行、公交安全運營。
推動公交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公交
上線了“車來了”手機APP和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實現掐點乘車、掃碼乘車;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進贛州公交一卡通與北上廣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全國314個互聯互通,在全省率先安裝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率先實現第三代社保卡刷卡乘坐公交車,為廣大群眾帶來更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
優化公交線網,提升公交承載力
贛州公交先后推出社區專線、院校專線、擁軍專線、高考專線、掃墓專線等多樣化公交出行服務,以“大站快線+常規公交+定制公交”等組合模式保障市民出行。截止目前,增開了大站快線、社區公交、鎮村公交等42條,公交線路增加至118條,基本構建起“快(干)、普、支、微”四級公交線網體系,由原來單一的常規公交線路轉變為“快(干)、普、支、微”四級公交線網體系,擴大了公交服務乘客的覆蓋面。市中心城區三區“公鐵機”聯運相互銜接,具備通行條件的138個行政村都實現村村通公交,逐步形成層次分明、覆蓋率高、快慢結合的公交運營新格局,為公交安全運營提供了硬性條件。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公交運營支撐能力
公司建設公交場站7處,新增公交專用道9條,建設后的贛州西站公交綜合樞紐、贛州火車站公交樞紐也逐步實現了人、車分流,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區“公鐵機”相互銜接,提升了公交運營支撐保障能力和城市形象,助力公交安全穩定運營。
公交公司將繼續堅持服務城市發展戰略,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在城市新發展格局中謀篇定位,在提升服務品質中借力攀登,凝心聚力、真抓實干,不斷提升市民乘客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人民滿意的平安公交,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