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京投所屬樞紐管理公司了解到,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取得新進展,去年年內樞紐基本完成了結構施工及外幕墻施工,7月實現主體完工。目前,M101號軌道交通線路的主換乘通道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西靠北京北運河河岸,東鄰東六環,處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空間結構交匯處,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定位為“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點,是北京十大鐵路門戶樞紐之一,北京唯一連接兩大國際機場的鐵路綜合樞紐,也是副中心唯一連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區的換乘樞紐。
副中心站樞紐連接M6線、平谷線、M101線三條軌道交通線路和京唐鐵路、京哈鐵路、城際聯絡線三條鐵路線路。京投所屬樞紐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呂高峰介紹,通過京唐、京濱城際、城際鐵路聯絡線可以實現2分鐘到達副中心行政辦公區、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40分鐘直達唐山和天津濱海新區、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建成后每天可為單向47萬人提供安全快捷、舒適智慧的公交出行。
近日,由中建一局華江公司負責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03標段03A基坑a區,在多方的共同檢驗下,地基與基礎工程基槽順利通過驗收,這也標志著項目完成了重大節點,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03標段共7.2萬平方米,項目執行經理趙洪超介紹,03標段是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中,M101號軌道交通線路的主換乘通道和地下停車場,以及辦公室、設備用房等功能性房建所在地。
車站立得正不正,關鍵在“腳”穩不穩,項目所在地區地下水位較高,十分考驗地下結構的抗浮能力,樁基的選擇尤為重要。項目以1316根后壓漿鉆孔灌注樁為基礎,采用335根單樁承載力大的擠擴支盤樁,使樁基群承載力、抗浮能力達到最佳,成功為車站植入1651只“腳”,為后續工程建設提供穩定基礎。“目前階段重要施工工序是主體基礎筏板施工,春節期間進行基礎筏板鋼筋綁扎作業,留守70余人在場,確保工程順利推進。”趙洪超說。
為保障施工順利進行,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速度,春節期間,項目管理團隊和來自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七十多名建設者,將放棄回家團圓,選擇堅守在一線,確保工程高效推進。為了給堅守者帶來溫暖,在春節期間,項目部將舉辦慰問活動,為一線建設者送去溫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