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人售票到無人售票、從“大道通”到新能源汽車,公交車型不斷優化升級、線路網不斷完善……青島公交集團1路車父子檔司機田明仲和田世生,在公交變遷的浪潮中不斷收獲驚喜,也真切感受到了市辦實事對青島公交發展的推動。2023年3月17日,父子倆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接過父親手中的方向盤
1路車駕駛員田世生,今年53歲,從1988年入職青島公交集團,至今已35年。田世生憑借著精湛的駕駛技術和勤懇踏實的工作態度從一眾駕駛員中脫穎而出,成為青島市“工人先鋒”。
田世生的父親田明仲今年81歲,上世紀60年代初,田明仲從部隊退役,經分配來到青島公交集團成為1路公交車駕駛員。這讓當時在文登老家的田世生羨慕不已,后來趕著時代的熱潮,他也入職青島公交集團,起初做了5年的乘務員,后來通過努力,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如愿成為了公交車駕駛員。
經歷3次換車,車輛更先進
公交車型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變換,鉸接式公交車、新式柴油車、中巴客車等車型逐代更替,性能不斷升級。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路況和車況都不好,遇上坑洼較為嚴重的地段,車體劇烈的晃動能把人從座位上彈起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前后,公交車質量較之前已經有所提高,但噪音大、發動機裝在駕駛位旁邊,冒出的煙會在駕駛室內將方向盤熏黑,駕駛員們的手更是怎么洗都洗不干凈。
“現在的駕駛員真是太幸福了!趕上了好時候!”更令田明仲意想不到的是,到了田世生這里能開上比轎車還先進的公交車。田世生經歷過3次換車,都與市辦實事緊密相關。1988年田世生就業時公交車是“老解放”,就是通常所說的“大通道”(鉸接式公交車)。隨著1999年市辦實事“改造200部公交車為無人售票車”的落實,他開的車換成了無人售票公交車,發動機也改進了。2008年,“更新公交車輛,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被納入市辦實事,他開的車更換成了歐Ⅲ標準新式柴油發動機,動力足、噪音小,在當時的配置很先進。2018年市辦實事提出“保障市民便捷出行,開辟調整市區公交線路50條”,在這些改造的同時,他的車也再次更新成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
無論車型如何變化,田世生總會在第一時間學習并進行實踐。田世生還在節能降耗上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法,成為有名的“節能王”,帶動節能降耗熱潮。數十年如一日,田世生對于駕駛的熱情從未消減,在各類駕駛員比武中脫穎而出,不久前,他又在2022年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上榮獲“駕駛員節能操作先進個人”。
如今家門口就能坐上車
“以前公交破舊,現在換成新車了坐著舒服,安全系數也高了,車來得及時。”1路車乘客徐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公交線路、公交站點多了,家門口就能迅速坐上車。
記者從田明仲那里了解到,1路線原先要比現在長很多,當時的1路線是許多市民“擠都擠不上”的公交線路,景象很是壯觀,現在不僅坐車方便,坐起來也更舒服。據悉,如今青島城市公交線路已從1976年的24條增至2022年的937條,已經不存在“擠都擠不上”的情況了。
鏈接:市辦實事實施40年,公交設施改善13次被列入
據了解,青島市辦實事實施40年來,公交設施改善等內容13次被納入市辦實事,內容從新增公交專線車、更新城市公交車輛,到新增延伸優化公交線路、推進偏遠村通公交(客車)等,再到為全市公交車安裝駕駛區安全防護隔離設施等,極大地推動了青島公交的發展,讓市民享受到便利舒適的出行條件。公交場站的建設,也是市辦實事中經常出現的重要內容之一。自1999年以來,青島市多次將公交場站建設工作列入政府市辦實事有效推進。截至目前,青島五區(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在用公交場站數量達到90余處,公交車進場率達到95%以上。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