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鐵新的客流紀錄,只保持了一天就被刷新。
繼3月最后一天創下461.95萬乘次的日客流紀錄后,4月的第一天,武漢地鐵客運量又摸高到466.92萬乘次,再次刷新前一天剛剛創下的新紀錄。
記者4月2日晨從武漢地鐵運營公司了解到,4月1日(周六),武漢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客運量(含換乘)為466.92萬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為:2號線江漢路站、2號線漢口火車站、2號線街道口站、2號線寶通寺站、6號線江漢路站。而3月31日,客流前五名的站點依次為:2號線漢口火車站、2號線江漢路站、4號線武漢火車站、2號線街道口站、4號線楚河漢街站。
據分析,連續兩天武漢天氣晴好,又逢周末,武漢舉辦了明星演唱會等文體活動,吸引了不少外地來漢游客。加之臨近清明,通勤客流和市內休閑、游玩、掃墓等多重客流疊加,帶動著客流總量的不斷增加,因而連續兩天創下新的客流紀錄。
4月1日晚8時許,記者在江漢路地鐵站看到,進站乘客摩肩接踵,工作人員通過回形欄桿等設施引導客流有序通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