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風氫揚科技批量訂單啟動交付,上海市嘉定區經委主任陸鐵龍、嘉定區外岡鎮副鎮長王邱嘯、上海國際汽車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杭燕,PGO氫能研究院院長周元等領導和嘉賓蒞臨現場見證,并進行考察調研。
本次批量訂單為風氫揚科技2021年推出的SINGULAR元極110kW燃料電池系統,作為行業首創的“通用型”開發平臺產品,第一代SINGULAR元極在完成突破5000小時可靠性臺架試驗的同時,啟動批量訂單交付,是對風氫揚科技短周期開發能力、產品可靠性、以及多樣化應用場景對燃料電池系統迅速迭代升級能力需求的有力印證。
資料顯示,2021年6月,風氫揚科技正式發布了全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SINGULAR元極,SINGULAR元極系統基于創造性的“異源同構” 開發策略,以及深度差異化的“超級矩陣”開發平臺,通過“平臺化、模塊化、標準化”實現燃料電池系統的短周期開發與持續迭代升級,該開發平臺覆蓋110kW-130kW系統功率范圍,可滿足重卡、工程機械、港口機械、市政環衛等場景應用需求,未來兩年將擴展至300kW以上。
SINGULAR元極,圖源風氫揚
此外,SINGULAR元極還是一款可完全定制型產品,采用雙層級式系統構架,在通用化平臺下通過快速適配層設計與交互式主動學習決策系統,實現PLUG IN/OUT型燃料電池系統的短周期開發與OTA持續迭代升級。這款融合了對燃料電池系統產業趨勢及技術發展路徑理解的變革型產品的誕生,為雙碳目標下滿足氫能在出行、裝載、能源綜合利用等全場景應用的需求,提供了具備廣泛商業化、經濟可行性、快速規模化的可靠解決方案。
到場領導嘉賓對風氫揚科技的研發技術、產品規劃、企業運營等方面與風氫揚科技董事長劉軍瑞深入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上海市嘉定區經委主任陸鐵龍強調,風氫揚科技作為燃料電池系統行業的后起之秀,短短的三年中在技術創新、市場應用、推動行業進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嘉定區未來也一定會繼續大力支持公司發展,并勉勵公司充分利用上海氫能產業政策和資源,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揭榜掛帥”中貢獻更大力量,同時立足上海走向全國,為國家雙碳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風氫揚氫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風氫揚”)成立于2019年3月,公司核心研發團隊來自國內外知名燃料電池及整車開發企業。公司現階段已形成完備的從核心零部件到燃料電池系統及功能樣車的全套開發、測試與試制能力,為發展迅速且多樣化的燃料電池應用場景提供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和完整的動力系統總成解決方案。
風氫揚作為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燃料電池系統集成開發方面具有長期戰略規劃及研發優勢,致力于構建綠色氫能社會,打造智能生態系統。
現階段,風氫揚正在著力推動燃料電池平臺化、模塊化、標準化三項工作,以自主研發、探索創新、合作共贏、持續進化來構筑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此次風氫揚與平原濾清器戰略合作關系的達成,有助于雙方共同開展前瞻技術和關鍵產品的聯合研發,實現產業鏈協作,共建氫能生態。
2021年12月31日,風氫揚獲美錦2000萬增資。業界分析認為,此次增資,有助于風氫揚接下來業務的開展,同時與美錦能源的氫能產業布局將產生協同效應。
今年2月17日,佛山仙湖實驗室發布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項目中標結果公告,公告顯示,風氫揚以50.8萬元成功中標1套60kW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
8月12日,風氫揚5000臺套燃料電池系統項目將落戶濮陽。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000臺套燃料電池系統及200臺套固定式發電站生產能力。
8月21日,風氫揚與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汽車級氫泄露檢測、高濕環境氫氣濃度檢測和工業級固定式發電站氫安全系統解決方案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入、長期合作。
9月13日,風氫揚與平原濾清器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進一步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關系,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及子系統領域深入合作,共同研發行業領先的過濾產品。共同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供應鏈研發創新平臺,實現共贏發展。
對于氫燃料電池產業,風氫揚科技未來有著更多的規劃,不局限于當前氫燃料電池的發展模塊,拓展新領域,樹立標桿性項目,在雙碳背景下,為企業減碳提供更多經濟可行的方案。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