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武漢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發展有限公司在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智造園舉行入駐企業集中簽約儀式,為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注入澎湃動能。武漢地鐵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與11家入駐企業代表參加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現場,三峰透平、武漢朗進、武漢康尼、研奧電氣等11家簽約企業與基地公司簽署了廠房租賃協議。
為給園區企業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武漢地鐵集團將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與入駐企業一道,攜手奮進,共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形成合作共贏的全新局面,為武漢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武漢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由武漢地鐵集團與黃陂區政府共同組建,公司自成立以來,持續聚焦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產業”發展思路重點開展招引工作,先后赴北京、廣州、深圳、杭州、蘇州等近20個城市招商。截至目前,共接洽企業200余家,已簽約企業 59 家,注冊企業 55 家,開工企業8家,總投資額達255 億元。
下一步,武漢地鐵集團將繼續發揮“產業鏈鏈主”優勢,做實、做優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實驗室、創新研究院,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轉化應用,提升本地產業鏈綜合競爭力,奮力打造“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中心、國家軌道交通科技研發中心、未來軌道交通觀光體驗中心”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