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美錦能源;中國石化;衛星石化;嘉化能源;億華通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氫能產量 ; 中國加氫站數量 ; 中國氫能需求預測
氫能分為 ” 灰氫 “、” 藍氫 ” 和 ” 綠氫 “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主要制備方式包括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甲醇制氫、工業副產制氫、煉廠氣制氫、焦爐煤氣制氫等。氫能根據生產的來源,可以分為 ” 灰氫 “、” 藍氫 ” 和 ” 綠氫 “。灰氫來源于化石燃料,成本低,但是碳排放量大。藍氫也是來源于化石燃料,但使用了碳捕捉、利用與儲存 ( CCUS ) 等先進技術,碳排放量較小。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 ( 太陽能、風能等 ) 制備的氫氣,制備過程沒有碳排放,但是成本較高。
中國氫氣產量達到 3342 萬噸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在 2017-2021 年中國氫氣產量逐漸增長,2021 年氫氣產量約 3342 萬噸,較 2020 年增長 33.68%。
2030 年以后中國氫能需求量將激增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2020 年以后中國氫能需求將持續增加,尤其是 2030 年以后,為達成 ” 碳中和、碳達峰 ” 的目標,氫能需求量將大增。到 2060 年,中國氫能年需求將超過 1.3 億噸。
加氫站數量超 270 座
燃料電池車是氫能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而加氫站是給氫能源汽車提供氫氣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增長,加氫站需求提升,中國加氫站數量也逐年增長。截止 2022 年 6 月,中國加氫站數量超過 270 座,較 2018 年加氫站數量增長超 10 倍。
行業政策解解讀
中國氫能行業處于發展初期,達到行業成熟期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 2022 年 3 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 2021-2035 年 ) 》,提出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 10-20 萬噸 / 年,到 2035 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到 2035 年,形成多元應用生態。
綜上所述,氫能根據生產的來源,可以分為 ” 灰氫 “、” 藍氫 ” 和 ” 綠氫 “。2021 年底,中國氫能產量超過 3300 萬噸。從需求端看,未來中國氫能需求量將持續增長,到 2060 年預期年需求超 1.3 億噸。從下游應用看,中國加氫站數量超過 270 座。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 2021-2035 年 ) 》等規劃,未來中國氫能產業將逐漸完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氫能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 募投可研、IPO 業務與技術撰寫、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