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車行業持續延續增長勢頭,對燃油車市場的替代效應加強,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穩居市場頭部地位,領跑行業變革。
2022年11月,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南充基地整車產量達5728輛,再創單月產量歷史新高,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為南充汽車汽配千億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智能新動能。
5728輛,這是南充基地11月的單月產量,并且全部為新能源商用車,對比2015年南充基地的前身東風南充商用車基地的年產量僅為1975輛,并且全部為傳統燃油車,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的產業布局,帶動了南充汽車產業的跨越發展、轉型發展。
轉型新能源,一個產業的崛起
數據顯示,2015年東風南充商用車基地產量1975輛,產值2.97億元,新能源占比0%,2021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南充基地產量12635輛,產值21.83億元,新能源占比86%,收購前后整體產量提升超6倍,產值提升超7倍,帶動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根據規劃,2022年新能源占比將達到98%,2024年實現占比100%。
南充項目是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第一個并購重組進行轉型升級的項目,對全國商用車生產行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深遠影響。
2014年,吉利匯集資源優勢前瞻布局商用車業務成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同年12月31日,吉利與南充市政府簽約,開始吉利南充項目的投資發展,并于2016年4月正式完成對東風南充公司的股權收購,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填補了南充新能源汽車制造空白,推動南充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項目開工以來,國家工信部及川浙兩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蒞臨公司考察指導。2015年7月9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項目開工;2016年11月2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考察南充基地;2017年6月19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考察南充基地;2018年5月24日,浙江省長袁家軍在四川省長尹力陪同下來到南充基地考察;2018年6月13日,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考察南充基地;2020年8月22日,四川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羅文考察南充基地;2021年3月29日,四川省長黃強考察南充基地。
作為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六大生產制造基地之一,南充基地也是國內建設最早、投資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新能源商用車基地之一,擁有國內一流的載貨汽車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和車架、輕量化底盤等主要生產工藝能力及試車場等配套設施。2017年南充基地一期項目建成投產;2021年6月二期正式投產,極大帶動當地上下游產業鏈,成為南充產業集群的支撐項目。
自基地正式投產以來,遠程純電動公交、輕卡批量投放國內主要城市,其中遠程新能源輕卡市場占有率長期位居細分市場前列。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智能新動能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積極探索“1+N”模式,已在四川南充、江西上饒、安徽馬鞍山、山東淄博、山西晉中、浙江湖州落成六大制造基地,并形成“制造中心+商業生態”的布局,助力打造上下游產業集群,形成區域經濟生態圈效應,同時拉動就業推動當地商用車新能源化轉型,建設綠色智慧交通生態圈。
今年2月,80臺由南充基地研發生產的12米吉利星際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張家口崇禮核心賽區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交通接駁服務,用高品質服務與氫能科技護航冬奧。3月,南充基地成功入選四川貢嘎培優計劃,以雪山之王“貢嘎”命名的培優計劃,是四川深入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具體舉措。
作為四川省內唯一一家同時研發生產純電動、增程式、甲醇、氫燃料等目前行業內所有動力路線的商用車整車企業,南充基地建有研究院、博士工作站、省級技術中心,現有員工近1500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00余人。
四川省“十四五”規劃明確了南充打造全國汽車汽配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嘉陵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被省政府確定為“四川省特色小鎮”,納入四川省“5+1”重點特色園區培育。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南充基地既是嘉陵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充打造全國汽車汽配產業基地的支撐項目之一。
未來,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南充基地將繼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不斷推出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用戶歡迎度高的產品,推動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助推四川省綠色高質量發展,成為驅動整個西南地區快速發展的“綠色引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