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氫能燃料展獲悉,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副理事長洑春干指出,近年來,氫能技術迅速發展,產業鏈日益完善,應用場景不斷增加,氫能市場應用和城市示范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我國氫能的整體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主要原因是氫能的運營成本高,儲運問題尚未解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大力發展低溫液氫儲運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在低溫液氫方面起步較晚,技術門檻高,對容器絕熱要求嚴格,關鍵裝備存在瓶頸。液氫的制取和應用主要集中在航天火箭發射領域,民用規模相對較小。氫液化工廠投資大,能耗高,市場需求目前較小,規模化應用不足,產能增長緩慢。然而,在國家大力發展氫能的助推下,國內液氫產業正處于發展的轉折點。
相比于使用高壓氣瓶運輸氫氣,液氫具有高效可控、不易污染、品質穩定等優點,在儲運方面具有高效和低成本的優勢。液氫在儲運成本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有望成為推動氫能實現規模化應用的重要推動力。然而,由于氫液化工廠投資大、耗電多,一直被認為不具備經濟性。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液氫的生產、儲運、加注和使用可以借鑒液化天然氣的發展模式。通過擴大液氫規模,降低能耗和單位成本是實現成本降低的唯一可能性。根據估算,液化規模為5噸/天及以下時,液氫工廠的綜合能耗超過15千瓦時/千克;當液化規模達到10-30噸/天時,氫液化工廠的綜合能耗約為9-14千瓦時/千克;當液化規模擴大至150噸/天時,液化能耗可降低至6千瓦時/千克。
近年來,國內一些氫能企業致力于研發液氫的全產業鏈,集中攻關核心技術裝備,從液化膨脹到液氫儲運,再到液氫加注和車載儲氫,完成了相關科研實驗。例如,中科富海已經完成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溫制冷設備,形成了成熟的低溫制冷工藝包。此外,國內液氫研發和項目也在加速推進。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戰,例如標準測試亟待完善。
總的來說,協會將推動車載液氫瓶的標準編制工作,加快固定式液氫貯罐和液氫罐箱的產業化進程,關注制氫加氫一體站等問題,建立氫能及燃料電池系列團體標準體系,推動氫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