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一項名為“一種多模型互學習的公共交通自動化調度方法”的專利,公開號CN 119761779 A,申請日期為2025年3月。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模型互學習的公共交通自動化調度方法,涉及公共交通技術領域,獲取每條線路每輛車每個趟次在每個站點實時的進站、出站、停站時間及歷史的進站、出站、停站時間;獲取站點的實時客流和歷史客流;基于所采集的數據,實時分析實際運營中發生的各個調度事件,包括車輛故障事件、大客流事件和車輛晚點事件;對各個調度事件生成對應的調度方案;調度員根據各個調度事件及對應的調度方案,做出最終的調度決策。本發明通過建立不同調度事件的分析模型和處理模型,集合不同模型的特點及結果,根據實時的調度需求,動態選擇最適合的模型,實現仿真預測和調度決策,最終實現公交車輛的智能化、自動化調度。
天眼查資料顯示,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合肥市,是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4517.9998萬人民幣,實繳資本1000萬人民幣。通過天眼查大數據分析,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對外投資了6家企業,參與招投標項目370次,財產線索方面有商標信息6條,專利信息429條,此外企業還擁有行政許可8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