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軌道交通資陽線首個創新工作室——張守南盾構創新工作室在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資陽線施工總包部揭牌成立。這是成都軌道交通建設弘揚工匠精神,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開啟了成資同城化軌道交通建設新的“加速度”。
張守南是成都地鐵首臺盾構司機,先后參與了成都軌道交通9條線路建設。他曾負責多條線路的盾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成功完成了盾構施工穿越鐵路既有線、老舊建筑物群、運營既有線路等多項技術攻堅,先后榮獲四川省和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是軌道交通建設領域一名優秀的復合型施工專家是集團公司先進職工的杰出代表。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以張守南為牽頭人成立盾構創新工作室,就是要充分人才和技術優勢,打造軌道交通建設技術創新新高地。
據了解,張守南盾構創新工作室以軌道交通資陽線14名黨員干部為核心,組建了包括盾構操作手、測量工程師、質檢工程師在內的30人的工作團隊。創新工作室主要對優化盾構施工籌劃、泥巖條件下的長大盾構區間施工技術、穿江段盾構掘進模式快速轉換、復合地層掘進沉降控制、泥巖段盾構刀盤易結泥餅、泥巖段盾構管片扛上浮技術等開展研究,致力解決施工生產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難題。
創新工作室籌建以來,先后成功取得將泥水盾構機優化為雙模盾構機,擬投入盾構由6臺減少為5臺,嬌萇弘盾構施工由傳統出土方式優化為連續皮帶出土等成果。目前該系列成果已在現場得到全面應用,極大的降低了資陽線施工成本。
根據整體方案,后期,創新工作室將圍繞“六個突出”加快建設,著力打造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全面搭建職工團隊學習、集體創新、素質提升的舞臺。突出運行機制,落實標志明顯、場所固定、設施齊全、團隊健全、制度完善、經費到位、成效明顯等標準,有針對性的建立“1+N”管理體系;突出管理提升,將創新工作室的價值體現在成果轉化上面,著力推動傳統盾構技術創新快速向以信息化和互聯網盾構技術創新為核心轉變,創新收益模式由原來的“降本增效”逐步向“開源增收”導向轉變;突出示范引領,大力倡導“創新人人可為、創新就在崗位”理念,引導和帶領員工開展技術攻關、管理創新、技能競賽、“五小”成果活動等,帶動年輕技術干部的快速成長;突出解決生產難題,通過創新實踐活動,著力解決施工生產工作中遇到的難點、難題,確保研究成果盡快在現場得到全面應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風險;突出助力施工生產,將工作室的創建與勞動競賽開展結合起來,以全面質量提升、黨員質量監督崗、黨建一體化等為抓手,激發職工創新熱情,服務施工生產;突出培養人才,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傳、幫、帶”作用,定期開展技術交流、頭腦風暴、經驗分享,對創新工作進行總結、交流、推廣,打破技術瓶頸,攻克技術難題,實現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