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發布《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行的實施意見》,提出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鼓勵推廣應用智能、快速的安檢新技術、新產品,完善應對極端天氣等災害情況的應急預案等內容。
城市軌道交通配備專職“安全員”
問:城市軌道交通如何確保運行安全?
答:《實施意見》提出,城市軌道交通單位要建立健全運營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制度,構建風險數據庫和隱患排查手冊,落實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責任,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推進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推廣應用智能、快速安檢新技術
問:在提高安檢質量和效率方面,有哪些規定?
答:《實施意見》明確,要規范安全檢查工作。制定和修訂安全檢查設備和監控設備設置標準、人員配備標準及操作規范。
從事安檢的單位、人員應當按照有關標準、規范實施安全檢查,依法對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場站的人員、物品進行安全檢查。
發現違禁物品、管制物品和涉嫌違法犯罪人員,應當妥善處置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鼓勵推廣應用智能、快速安檢新技術、新產品,逐步建立與城市軌道交通客流特點相適應的安檢新模式。
完善應對極端天氣預案
《實施意見》提出,將城市軌道交通應急預案納入全市應急預案體系。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成立應急指揮機構,明確相關部門(單位)的職責分工、工作機制和處置要求。相關部門(單位)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制定運營突發事件運輸保障、公共安全突發事件、防汛等專項應急預案,重點完善應對極端天氣等災害情況的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
在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應當配備滿足需要的應急設施設備和應急物資,鼓勵開展新型、先進、高效的應急技術研發和處置裝備應用。按照消防工作要求,結合實際需要,建立專兼職或志愿消防隊,推廣微型消防站建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建立健全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加強應急培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