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氫能重卡、“氣—站—運—車”……在日前舉行的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氫能經濟發展論壇上,山西省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勇表示,在氫能產業發展上,呂梁實現了從“破題開局”到“全面開花”的精彩蝶變,未來將打造北方重要的氫能產業高地、國內領先的示范應用基地、全國一流的產業發展寶地。
新華網: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近年來,呂梁積極踐行“雙碳”戰略,堅持把氫能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呂梁為何如此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有何機遇?
張廣勇:近年來,呂梁市認真踐行“雙碳”戰略,堅持把氫能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一體兩翼、三港四鏈”發展戰略,實現了從“破題開局”到“全面開花”的精彩蝶變,占據了打造氫能產業高地的“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得“天時”。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任務。呂梁作為重要的承載地,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顯現。山西省委、省政府將氫能產業鏈作為全省重點打造的10條產業鏈之一,并把鵬飛、美錦2戶企業列為“鏈主”企業傾斜支持,為我們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我們占“地利”。呂梁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焦化和非常規天然氣生產基地,現有1.6億噸煤炭、3800萬噸焦化、35億立方非常規天然氣產能,新能源“綠電”裝機規模達到283兆瓦,具備“四位一體”發展煤氣化制氫、工業副產制氫、天然氣制氫、電解水制氫的資源優勢。制氫資源豐富、方式多樣、成本較低,每公斤高純氫成本僅為8—10元,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我們有“人和”。上海申能、氫晨科技、浙江藍能、東風汽車等行業龍頭紛紛落地呂梁,聯合共建“氫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氫能汽車先進制造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全面鋪開總投資263億元的16個氫能產業項目。
目前,呂梁市已形成7.5萬噸制氫能力,11座加氫站建成投用,300輛氫能重卡投入運行,年產1000輛氫能商用車生產線建成投產,“氣—站—運—車”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初步形成,氫能發展指數全省第一。呂梁氫能產業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道大光。
新華網: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任務。氫能產業承載呂梁推進能源革命和轉型發展的新希望。對于氫能產業未來,呂梁規劃了什么目標?
張廣勇:我們將打造北方重要的氫能產業高地,持續推進“氣—站—運—車”全產業鏈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市制氫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建成加氫站50座,氫能汽車保有量突破5000輛,氫能重卡生產能力達到5000臺,產業鏈總產值超過200億元。
我們將打造國內領先的示范應用基地,以物流運輸、城市公交等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為突破口,積極布局“氫進萬家·氫能小鎮”科技示范工程,逐步拓展氫能在工業、家庭、建筑等多領域示范應用,帶動產業規?;⑸虡I化發展。
我們打造全國一流的產業發展寶地,堅持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資金,用好總規模100億元的產業轉型股權投資基金,實行專班“一對一”跟蹤服務,用“真金白銀”“真心實意”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新華網:呂梁連續多年在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期間舉辦氫能經濟發展論壇。面對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各界朋友以及關心呂梁的海內外網友,作為市長,你用什么話去推介呂梁、介紹呂梁?
張廣勇:“人說山西好風光,右手一指是呂梁”。呂梁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
這幅畫的背景,是雄壯山河。巍巍呂梁山縱貫全境,浩浩黃河水和汾河水左右滋養,造就了北武當山、石樓奇灣等眾多美景。
這幅畫的色彩,是山青水綠。呂梁林草覆蓋率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三,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全國第一。
這幅畫的底蘊,是紅色基因。“對黨忠誠、無私奉獻、敢于斗爭”的呂梁精神代代相傳,一部《呂梁英雄傳》,就是紅色呂梁血與火的抗戰史詩。
這幅畫的旋律,是蓬勃發展。去年全市GDP突破2400億元、穩居全省第三,稅收總量完成825億元、位列全國地級市第13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42億元、總量全省第二;今年上半年,GDP、工業經濟和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總量,繼續站穩山西省第一方陣。
我真心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發揮所長,為呂梁多出點子、多獻計策,做呂梁氫能產業發展的“最美引路者”;真切期盼,各位業界精英關注呂梁、投資呂梁,相互賦能、彼此成就,做呂梁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合伙人”;真摯承諾,為來呂投資興業的四海賓朋,提供最暖心服務、營造最舒心環境,做大家創業創新的“最優服務員”。
特別推薦:?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