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哥大作為哥倫比亞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追求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前行。而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中,波哥大一直在交通擁堵的痛苦中艱難前行。如何解決擁堵難題,實現跨越式的城市交通發展,來聽聽波哥大交通部長德亞尼拉·阿維拉聊聊關于波哥大交通的那些事兒。
德亞尼拉·阿維拉簡介
德亞尼拉·阿維拉于畢業于弗朗西斯科·何塞·德卡爾達斯地區大學,哥倫比亞皮洛托大學城市環境管理專家、WRI 道路安全審核員、質量管理體系 ISO 9001:2015 內部審核員。在哥倫比亞公共部門擁有20年的經驗,其中10多年致力于交通部門,她曾擔任秘書處的交通規劃主任、辦公室第一主任。曾在城市發展研究所、地鐵公司等單位工作過,擔任哥倫比亞埃斯特納多大學智慧城市碩士的戰術城市規劃教師。
2023年1月接替Felipe Ramirez Buitrago,擔任波哥大交通部長。
舉棋不定 艱難擁堵之路
有調查數據顯示,哥倫比亞波哥大——哥倫比亞首都擁有 1100 萬人口,也是世界上交通擁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能簡單介紹一下當時具體的擁堵情況嗎?
德亞尼拉·阿維拉:波哥大的道路設計很差,直通車的快速車道很少,而且沒有紅綠燈,導致十字路口出現擁堵。波哥大的司機每年有超過 10天的時間陷入高峰時段的擁堵之中,此時平均車速僅為每小時11英里。數以千計的坑洼迫使汽車減速和轉向,而老化的車輛則在街道上拋錨。
此外,數百萬波哥大人居住在市郊,這意味著要在同一時間、在同一條道路上進行長途通勤,才能到達工廠和辦公樓的工作地點,其中大部分位于市中心或北部商業區。就比如我,如果選擇綠色出行工具,必須搭乘三輛公交車才能從波哥大南部的家到工作地點,這真的太糟糕了。國際交通指數將波哥大都市區列為世界上高峰時段交通擁堵最嚴重的地區,擊敗了馬尼拉、孟買和東京等大城市。
這種漫長的擁堵持續了幾十年才開始考慮建造地鐵?為什么會這么漫長?
德亞尼拉·阿維拉:波哥大多年來一直在沒有地鐵的情況下生存,因為它建立了快速公交系統。它被稱為TransMilenio,以為使用專用公交車道而不是城市街道,被拉丁美洲各地的城市效仿。然而,盡管 TransMilenio 是世界上最大的 BRT 之一,但是25年前的陳舊交通模式,未能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而擴展,現在已經嚴重擁堵。
市長們不斷重新設計該項目——有些人主張修建地鐵,另一些人則主張高架列車,每位市長每四年都會徹底改變計劃,結果就是我們什么都沒有。這使得波哥大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沒有地鐵的城市。很值得慶幸的是,最后波哥大最終在中國的幫助下修建了地鐵。
是中國幫助波哥大結束了這種現狀?
德亞尼拉·阿維拉:是的,不久前,工人們在波哥大地鐵破土動工,波哥大地鐵1號線是哥倫比亞首都建設的第一條地鐵線路,總長23.96公里,含16個車站建設及30列、6輛編組地鐵車輛采購。該地鐵最終將包括三條線路,并將高架列車與地鐵結合起來。
2028年即將開通運營,1100萬波哥大的人80年地鐵夢即將實現,我們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非常感謝中國企業給予的幫助。
鏈接城市 架起友誼橋梁
前不久波哥大首個由中企承建的“地鐵學校”正式開放,西安地鐵迎來首批波哥大海外項目學員,對于這種互動交流有何評價?
德亞尼拉·阿維拉:特別感謝中國企業對波哥大地鐵建設所做的貢獻,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建設、運營技術與理念,以及成熟的經驗。地鐵作為一個復雜、多專業的系統工程,涉及運營管理、通信信號、機電和車輛乘務等一系列專業知識,感謝西安地鐵毫無保留的把這些技術和知識培訓給我們的學員。同時,“地鐵學校”將作為未來波哥大地鐵一號線與廣大市民和青少年溝通交流的平臺,傳播文明、積極的地鐵文化,為地鐵在波哥大的正式運營奠定基礎。
交通變革 綠色低碳齊行
波哥大地鐵地鐵1號線項目,會給波哥大的交通帶來哪些變化?
德亞尼拉·阿維拉:項目的建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和環保意義:此項目將惠及292萬人,預計節省出行在途時間83.9萬小時/日,一年累計可達2.68億小時。同時,全電動的地鐵逐步代替以私家車、公交為主的交通方式,每年減排二氧化碳可達17.1萬噸、減少汽油消耗1900萬加侖。
國際合作 鑄就新機遇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對中哥兩國的影響?
德亞尼拉·阿維拉:基礎設施落后是困擾拉美國家的一大“軟肋”。近年來,拉美地區經濟的發展要求加強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但受資金、技術和施工能力不足影響,不少拉美國家自身無力滿足基建需求,而通過與中國的合作,這些難題便迎刃而解。
“一帶一路”倡議因其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內容,為中企赴拉美投資提供多層次、多角度的組合推動力。未來,如若哥倫比亞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兩國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增添新機遇與新動能。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