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9月4日上午,由中宣部、人民日報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團近30名中外媒體朋友走進中交集團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通過采訪交流、實地考察、走上列車沉浸式體驗等方式,成為30號線首批“乘客”,感受成都軌道交通發展魅力,了解成都軌道城市建設成就,唱響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聲。
曹鵬程感謝成都軌道集團、中國交建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本次訪問的重點在于通過實地考察,增進各國對中國企業實踐經驗的理解,探索共同發展的途徑。并期待此次訪問能促進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查長苗代表中交集團對遠道而來的中外媒體朋友表示感謝,并介紹了中交集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通過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與發展;同時,通過“中交助夢”行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文化交流,提升當地民生福祉,展現了企業在推動全球合作與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
胡可軍代表中交軌道交通分公司向到場的記者朋友們表達了誠摯的感謝,他介紹了中交軌道交通業務在國內外取得的成績。他表示,中國交建已成為中國軌道交通建設的主要力量,并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參與軌道交通項目,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作與發展。
在30號線應急監控暨培訓教育中心,項目負責人向各國媒體朋友詳細介紹了成都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情況、30號線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用的各項新工藝、新技術和新工法。
記者們對成都地鐵在世界城市地鐵里程排名中的領先地位、高品質運營服務以及形成的較為先進的技術體系紛紛表示贊嘆,并對中國工程師們的智慧與勤勞表達了敬意。
在高碑壩車輛段的機車車輛運用庫,媒體朋友們登上了30號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工作人員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列車的設計風格、無人駕駛技術的特點及其優勢。當得知列車能夠通過車內攝像頭實現智能化分析,監測車廂內的乘客密度、檢測是否有物品遺留或人員滯留等情況時,媒體朋友們不禁對其先進性表示高度贊賞。
伊拉克國際通訊社的高級編輯雅斯敏·古米里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感到非常驚訝,她表示:“技術是關鍵因素,這些技術使得人們能夠更快地互聯互通,提高出行效率。”
老撾國家電視臺記者苯差叻蓬·威萊翁對全自動運行技術的發展感到異常興奮:“全自動運行技術是當前全球鐵路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它不僅能夠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人為錯誤,還能實現更精準的調度和更安全的運行。如果有機會再次回到成都,希望能夠乘坐體驗30號線,那將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馬來西亞《星報》的首席商務官莉迪婭·王是此次采訪團的媒體記者,她對所見也表示贊賞,“看起來非常好,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系統,看到中國與世界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成都市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國交建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30號線一期工程項目,承載著積極踐行“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在西部地區全面樹立“中交鐵道”品牌形象的使命重任。該項目對支持雙流機場臨空經濟區和東部新城建設、加密城區南部軌道網絡、優化成都市軌道交通網絡結構和性能、加強成都各區域間經濟文化和社會交流等具有重要意義。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