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中城交科技與庫帕思科技、智算科技、階躍星辰、建設銀行等多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涵蓋算力基建、算法研發、產業投融資等關鍵領域,初步構建起“資本—技術—場景”的多元化產業生態圈。
以AI技術服務交通民生
近年來,中國交通行業發展迅速,截至2024年底,中國公路總里程超過540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17.7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在道路里程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也面臨著運營任務重、管理壓力大等困境。交通行業大模型的出現,將成為破局的關鍵。
中城交科技聚焦垂類大模型技術,開發了上海首個交通領域專業大模型——通達大模型,通過深度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提供支撐。
上海首個交通領域專業大模型——通達大模型發布
“通達大模型”具有兩大核心能力。它既能夠擔任專家顧問,為管理人員提供專業知識服務,也能夠充當各類管理平臺的算法基石和中央大腦,實現輔助決策功能。據中城交科技董事長常光照介紹,與通用大模型相比,交通專用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滿足垂直領域在場景適配、結果可信等方面的要求。
基于“端—邊—云”的一體化AI架構,通達多模態大模型算法在交通場景中具備“全域感知—智能決策—執行調控”能力。
“如果高架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即便具備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管理人員依舊需要自行完成事故類型識別、現場情況確認、作業人員設備調度等一系列決策操作。大模型算法接入后,所有這些工作大部分可由人工智能接替,極大提升處置效率。”常光照介紹說,通達大模型具備通用性的AI感知、風險監測、應急響應、資源調度能力,可輔助管理人員提升管理效能,相當于為城市交通配備了一位“AI專家”。
“含著金湯匙”出生
在通達大模型誕生的背后,是隧道股份60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積淀。
“垂類大模型的訓練,需要海量的工程資料和項目案例作為數據支撐,而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常光照介紹說,在隧道股份的支持下,中城交科技率先構建交通行業專用語料庫,整合6大類30小類多模態數據集,收錄超200萬份行業技術文檔、10萬公里道路設施數字檔案、5萬例管理場景案例。這些數據不僅為交通垂類大模型提供了高質量訓練素材,更將為模型在復雜場景下的深度應用提供支撐。
依托隧道股份近60年交通基建項目的全周期經驗,中城交科技構建了獨特的“場景化AI”能力。通過將“規劃—建設—運營—養護”全產業鏈經驗轉化為AI模型訓練的場景輸入,實現技術方案與交通治理實際需求的精準匹配,形成“需求定義技術、技術驅動治理”的正向循環。
“可以說,通達大模型在誕生的那一刻,已經具備了超過半個世紀的知識積累和工程實踐。”常光照表示。
“90后”年輕創業者組團
在上海首個交通領域垂類大模型的背后,是一支“90后”的年輕創業團隊。“我們團隊中,‘90后’青年人才占比超過8成。”常光照介紹說,交通垂直領域大模型的開發與訓練,需要計算機、軟件工程相關人才,同交通等方面專業人才的高度耦合。因此,中城交科技打造了一支由交通工程專家與算法專家共同組成的“AI訓練師團隊”。他們之中,既有上海多個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設者,也有算法領域的名校精英,共同特點是“學歷高+專業強+年紀輕”。
此次中城交科技公司順利揭牌,不僅是隧道股份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重大突破,更標志著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領域的探索邁入全新階段。在交通智能化升級加速推進的當下,中城交科技公司將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內核,精準錨定場景需求,憑借市場化運作與開放合作機制正式開啟“AI賦能交通”新征程,為中國城市構建更高效、智能的未來交通體系注入強勁動能。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