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赤膊上陣,汗如雨下
昨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大暑,汕頭氣溫達 36 ℃,高溫熱浪,讓市民真切地感受到酷暑難耐的滋味。而面對溫度超過 40 ℃的施工環(huán)境,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的建設者們依舊堅守崗位、步履不停,穿梭崇山峻嶺間開鑿隧道,為汕頭交通建設揮灑汗水。
雙向掘進 施工環(huán)境復雜艱苦
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位于我市潮陽區(qū)、濠江區(qū)境內,標段全長 22.2 公里,其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全長 9781 米,是世界首條設計時速 350 公里的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
隧道內除了施工環(huán)境十分艱苦,施工條件也極為復雜,不僅需要面對強大的水壓,還要穿越 17 條地震破碎帶,其中包括 8 條活動斷層,地質結構復雜,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極大。考慮到建設進度,項目部采取對向同步施工的形式:南岸設立進口、1 號斜井和 2 號斜井 3 個礦山法工區(qū);北岸采用盾構法施工,實現(xiàn)雙向推進,提升建造效率。
在汕頭灣海底隧道南岸工區(qū),項目部根據(jù)地質條件、斷面大小、支護方式、工期要求等,人工打鉆后應用爆破技術開挖隧道,再用出渣車將打鉆、爆破產生的洞內土石運到洞外。隧道洞身形成之后,為保證在二次襯砌作業(yè)前提供抵抗圍巖的壓力,同時防止局部掉塊、滑層現(xiàn)象,工人會在隧道立架支撐,保證隧道的穩(wěn)定。最后用泵將混凝土輸送到噴嘴處與液體速凝劑混合,借助高壓風噴射,為整個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基礎保障,進一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每天施工前,工人們都要先進行班前教育,掌握施工工序的風險點及注意事項,強化一線工人的安全意識。在汕頭灣海底隧道一號斜井外,技術員李金勇已穿戴好安全帽和工裝,準備進入隧道的兩個掌子面了解相應工序。” 早上隧道內溫度大概 40 攝氏度,中午、下午時段能達到 45 攝氏度,剛到掌子面就出汗,一干活全身就濕透,工人一般每半個小時就要喝一次水,及時補充水分。”
李金勇向記者介紹,掌子面是隧道工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工作面,汕頭灣海底隧道一號斜井分成大小兩個里程,即兩個相反方向同時推進,每個里程又分成上下兩個臺階,下臺階分別分成左下及右下兩個部分,總共六個工作面。隧道施工時一般會先將上臺階先推進幾十米,再逐一推進下臺階,每個工作面都會經歷打鉆,爆破,出渣,立架,濕噴,也叫做一個循環(huán)。
冰塊降溫 酷暑不誤工期
下午兩點,驕陽似火,從陽光耀眼的外面走進隧道,眼前瞬間一片黑暗,裹挾著巖石味道的熱空氣撲面而來。在地底下干活,白天和黑夜亮度相差無幾,隧道里 LED 燈照明之下,前方不斷傳來機械轟鳴聲和換氣鼓風機的轟響。” 盡管是在地下 120 米,但洞內溫度依舊達到了 40 攝氏度,連呼吸的空氣都是熱的。” 現(xiàn)場技術員李宇說。隧道內幾乎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到機械,加上空間相對密閉,大功率機械的散熱和掘進面摩擦散發(fā)的熱量不易散發(fā),現(xiàn)場所有人臉上汗珠滾滾,粉塵粘在臉上,又被汗珠沖的一道一道的。在悶熱、高濕、空氣不暢的特殊工作環(huán)境戰(zhàn)斗,如同 ” 蒸桑拿 ” 一般。
當前,南岸礦山法段所處施工段的圍巖情況較差,屬于強風化花崗巖,圍巖情況復雜,開挖后會形成臨空面,雖然在安裝立架前首先會進行機械排危,但依舊不能百分百排除碎石掉落的風險,這種情況給隧道施工隊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而洞內高溫,施工時也極有可能發(fā)生中暑事件。這種情況下,制冰廠的運冰車一天三次,早上 7 時、中午 1 時半、晚上 7 時,一次十方的冰塊成了建設者們的消暑利器。冰塊往隧道一放,能為悶熱的隧道帶來提神涼氣和 4 度左右的降溫體驗,大大降低工人中暑的可能性。
在汕頭灣北岸始發(fā)的盾構段,隧道施工環(huán)境同樣十分悶熱,日常溫度在 45 攝氏度左右,最前端的刀盤作業(yè)區(qū)甚至超過了 50 攝氏度。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技術人員、施工人員 24 小時輪班作業(yè),精準調整各項運行參數(shù),操控盾構機穩(wěn)步前進。進入海域段之前約 300 米的上軟下硬段是盾構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既要將下部的硬巖磨碎,又得注意盾構機的平衡安全,還要預防孤石卡住去路,每天大約以 1 米速度緩慢推進。經過不懈努力,目前上軟下硬段已經進入了沖刺階段,預計 9 月份可以完全通過,順利進入海域段,屆時盾構掘進速度將翻倍提升,工期目標更加可控。
施工條件復雜、困難頻出并沒有打磨掉隧道建設者們的韌性和熱情,項目部針對隧道節(jié)點安排、施工進度周密謀劃,科學部署,攻堅克難。項目進場以來,汕頭灣海底隧道斜井進入正洞、下穿 F8 活動斷層施工等重難點問題如期解決,捷報頻傳。目前汕頭灣海底隧道已掘進過半,穩(wěn)步向前,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不平凡的堅守。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shù)爻鲎廛囆袠I(yè)。據(jù)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chuàng)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yōu)化城市綠色出行環(huán)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qū)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shù)的90.4%,主城區(qū)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shù)孛禾窟\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tǒng)由本地企業(yè)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xù)航里程長等優(yōu)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