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首列車在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正式亮相。
19號線二期西起九江北站,途經雙流機場2航站樓站,東至合江站。作為“雙核環放、互聯互通”快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銜接了雙流國際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兩個門戶樞紐的重要交通要道。
19號線二期正式開通運營后,將形成由天府新區核心區向西輻射雙流、溫江的市域快線通道,增強天府新區對城市西部的輻射能力。同時,19號線二期可通過過軌18號線,實現雙線共線運營,進一步提升城市樞紐的交通配套水平。
匹配線路功能定位 全新編組應運而生
國內首創時速160公里4A編組的市域快車亮相蓉城
為了匹配機場快線線路特性與功能定位,滿足雙機場客流需求,成都軌道集團首次在19號線二期采用4A編組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可達160km/h,屬國內首創時速160公里的市域A型車。
列車全長95.8m,寬3m,客室布置縱向和橫向座椅,定員載客量1004人,最大載客量1416人,列車具備啟停快、速度高、噪音低等特點。按照計劃,19號線二期初期車輛配車總數將達45列,充分滿足市民出行需要。
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三分公司副總經理何方接受采訪
介紹19號線二期列車特色
弘揚天賦文化 融合城市精神
展現公園城市下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按照成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定位,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創新性發展天府文化,著力滿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相關要求,19號線二期列車設計從多方面展示了城市底蘊。
車頭線條相互交替,形似“笑臉”,寓意成都人民“熱情、好客”的一面。
搭配“流線型”設計,突顯車輛的速度感與靈動感。
車身涂裝設計靈感源于青城山,采用巍峨聳峙的山峰圖形以及山青水綠的色彩搭配,展現了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綠水青山與天府人文交相融合,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內飾設計采用簡約舒適的風格,點綴機場元素,旨在打造溫馨舒適的乘車環境。
創新引領發展 科技賦能未來
多項新技術助力運營
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19號線二期能夠實現雙流機場和天府國際機場之間的直達服務,密切雙機場之間的聯系,是助力成都走向國際的重要交通渠道。車輛應用多項創新實踐新技術,致力于為市民乘客及來蓉旅客提供更加舒適的乘車體驗。
“乘坐更舒適”,車門采用“主動式壓緊多點鎖閉技術、多唇邊整體密封技術”的雙扇客室塞拉門系統、全列車敷設復合隔音地板、車體型腔填充碳纖維吸音棉等,能夠充分降低車內噪聲。空調采用基于載客量調節的通風機和壓縮機雙變頻技術,可實現客室溫濕度自適應調節、個性化冷暖車廂設置等功能。
“運營更安全”,在車體前端設置排障器和排障橡膠,可在行駛過程中排除中小型雜物,保證行車運行安全。整車配置車載信息安全防護系統,滿足SIL2等級認證,具備入侵檢測功能,最大程度保證信息傳輸安全。
“檢修更智能”,列車配置走行部、蓄電池、弓網、軌道巡檢、大電流檢測等在線監測設備,搭配地面智能運維平臺,通過構建60余個健康診斷模型,具備列車在線監測、故障診斷、故障預警、故障分析等功能,為列車運行及檢修提供數據支撐,使得維保檢修更加智能高效。
助力建圈強鏈 ?做強產業支撐
從設計制造到裝配總成
全面實現成都“本土化”
為推動軌道交通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不斷提升本地軌道交通產業能級,成都軌道集團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以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成都車、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行業領跑力。
19號線二期做為成都軌道交通第四期規劃線路的“先行者”,在成都市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的孕育下,其裝配的車輛及配套設備集合了成都中車時代、成都鼎漢、成都今創、成都銳洋、成都康尼等10余家本地企業,形成了集設計研發、裝備制造、裝配總成等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群,全面實現整車“本地造”。
防疫生產兩不誤 齊心協力保供應
卯足馬力全力推進新線籌備進程
為保證新線籌備各進程節點如期兌現,成都軌道集團組織中車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自9月1日起全面啟動閉環生產,按照“以最小單元、保核心工序”的原則,保留800余名員工在“防疫泡泡”里打響“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的雙戰役。
通過“補短板、搶步子”的方式,確保部分瓶頸工序的生產如期完成,為后續滿產減小壓力。同時克服環境因素帶來的生活不便等困難,充分利用硬臥、宿營車等10余輛廠內列車,為員工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休息環境,多措并舉確保了19號線二期首列車順利下線。
目前,19號線二期各列車已陸續開始新車調試工作。后續,成都軌道集團將結合線路及客流特點,對差異化行車組織進行可行性研究,高效高質量推動新線籌備各項工作,確保19號線二期如期圓滿開通。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