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2023國際軌道交通減振降噪松江論壇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讓鐵路更安靜”為主題,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主辦,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和上海市軌道交通振動與噪聲控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承辦。來自中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專家學者共200余人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出席論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校長俞濤教授出席大會并致辭,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聲學與振動研究所David Thompson教授,國家級人才圣小珍教授、王安斌教授,校長辦公室主任王佳杰,城市軌道交通學院黨委書記萬慧琳、院長劉志鋼,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李叢以及部分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開幕式上,俞濤校長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英國南安普頓大學David Thompson教授不僅在軌道交通減振降噪領域貢獻突出,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向David Thompson教授表示致敬。俞濤校長提到了三個關鍵詞,第一是開放,中國的高校始終秉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履行開放的政策,營造開放的環境。高校一定要堅持開放的政策,要有開放的胸懷,來包容整個世界的發展。因為培養好下一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第二是產教融合,工程大是一所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學校位于上海,有很多和企業合作的機會,這是每個工程大人的使命和責任,同時也是一種難得的機遇。第三是合作,他希望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在軌道交通減振降噪領域和與會專家繼續合作,同時,真誠邀請David Thompson教授每年到工程大支持學術活動和學科發展,特別是支持松江論壇的召開。俞濤校長特別指出,松江不僅是上海之根,還是一個宜居的地方,歡迎與會專家和同學們以后多到上海松江和工程大指導工作。
城市軌道交通學院圣小珍教授介紹了本次論壇情況。本次論壇的宗旨是為了應對軌道交通噪聲和振動控制的迫切需要和復雜性;為軌道交通前沿技術研究者特別是青年學者提供一個獨特的平臺,交流研究成果,啟發研究思路,創造合作機會;促進工程大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及進一步發揮工程大在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控制研究領域的特長。
本次論壇共有22名與會代表作學術報告。其中,英國南安普頓大學David Thompson教授作了題為《Results from recent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railway noise and vibration》的特邀報告,他介紹了聲學與振動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nd and Vibration Research, ISVR)多年來一直參與歐洲的研究項目,并重點就TRANSIT和SILVARSTAR兩個項目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細闡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專家Christophe Maliczak作了題為《Noise design of rail transit equipment: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的特邀報告,他從技術挑戰的描述、改進路徑概述、了解噪聲源、車輛板件的隔聲性能、優化車內吸聲水平的發展方向和結論六個方面對軌道交通裝備噪聲設計進行了介紹。
匯報人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大家就軌道交通減振降噪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討論與分享,活躍了學術的氣氛,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據悉,截至2022年底,全國高速鐵路里程已達4.2萬公里,穩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城市軌道交通也迅猛發展,中國內地累計有55個城市投運城軌交通線路超過一萬公里。軌道交通的發展,在方便人民群眾出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許多振動噪聲問題。軌道交通振動噪聲問題涉及的系統巨大、領域寬廣、機理復雜、因素眾多,不論是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都面臨巨大挑戰。各位專家學者以2023國際軌道交通減振降噪松江論壇為平臺,深入交流,暢所欲言,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為國內外軌道交通減振降噪領域的科研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和世界軌道交通的未來發展做出更多積極的貢獻。本次論壇的主辦對促進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相關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提高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國際知名度,提升我國在鐵路振動噪聲領域的影響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