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于表示,由韓國牽頭的全球氫能產業聯合會(GHIAA)正式成立。事實上,國政府和企業借此次舉辦世界燃氣大會之機,不遺余力地宣傳韓國在氫能經濟方面的一系列努力,試圖以國際會議為平臺不斷擴大國際合作,讓韓國的氫能經濟走出國門。
韓國氫能融合聯盟的推動
韓國此次牽頭成立GHIAA,旨在加強各國民間領域的氫能合作。包括中國、美國、英國等18個國家的氫能產業協會代表出席了創建儀式。韓國當天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的論壇上被推選為首任主席國。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二次官(副部長)樸一俊致賀詞時介紹了韓國政府的氫能經濟政策方向。創建儀式結束后,與會國家代表說明了各方正在推進的氫能政策和產業現狀。從各國代表的發言看,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主要大國對于氫能經濟的發展抱有信心,同時也在相關領域加大了投資力度。
在韓國,推動氫能經濟發展的重要機構是韓國氫能融合聯盟。此次成立GHIAA,韓國氫能融合聯盟將為此設秘書處,并計劃今后定期開會構建氫能網絡和數據中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發揮橋梁作用。韓國氫能融合聯盟現任會長文在燾曾在樸槿惠政府時期任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二次官。
韓國燃氣公社、現代汽車、現代摩比斯、韓華Solution、SK E&S、韓國汽車研究院、韓國能源工團等企業和研究機構目前都是韓國氫能融合聯盟的正式會員,除此之外,多個能源相關企業作為準會員參與活動,而多個地方政府是其特別會員。
一方面,由于多數韓國國民對于氫能的利用以及氫能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韓國氫能融合聯盟不斷在民間就氫能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政策進行宣講和介紹;另一方面,韓國氫能融合聯盟為非盈利法人,所以在連接氫能經濟相關能源企業與地方政府時可盡量做到不受經濟利益驅使,本著氫能經濟發展長遠目標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地和施行。
民間企業的大力投入
除了韓國政府及非盈利法人的推動外,韓國能源相關企業也在不斷通過國際合作以及擴大在韓國國內投資等多種形式試圖在氫能經濟發展過程中搶占先機。韓國能源企業SK E&S于5月25日與中國北京燃氣集團簽署了關于液化天然氣和氫能業務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在氫能生產方面,雙方將探討利用北京燃氣集團正在天津建設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基于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生產藍氫,以及與新能源項目對接生產綠氫等方案。雙方還將研討利用北京燃氣集團的天然氣管道摻混輸送氫氣、投建氫燃料電池發電站等方案。
5月24日,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現代摩比斯三大公司聯合宣布,截至2025年將在韓國國內投資6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325億元)。其中,電動汽車、氫能電動汽車等電動化及新能源項目計劃投資16.2萬億韓元。現代汽車集團方面表示,集團將新能源項目優化領域視為未來增長的關鍵,將在電動汽車、氫能電動汽車、插電混動汽車等方面加大投入,確保技術優勢。
氫能普及尚需時日
目前韓國普通市民對于氫能經濟的切身實際感受還不算多,唯一能夠有實際體會的只有為數不多的氫能車和加氫站。在韓國氫能融合聯盟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到目前在韓的所有加氫站,由于數量很少,所以一目了然。
在韓國氫能利用的示范城市蔚山,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一名氫能車車主。該車主表示,他目前開的氫能車市場價折合人民幣42萬元,得到政府補貼后到手價人民幣21萬元,每次充滿氫約合人民幣300元,在目前最新型加氫站充滿氫需要8分鐘左右,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由于韓國汽油和柴油價格近期大幅上漲,該車主表示使用氫能車的行駛成本確實很劃算,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加氫站太少,加氫時間很短,但排隊時間太長。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