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渝萬高鐵蘇家坪隧道施工現場,一臺廂式貨車駛入左洞洞口。
隨后,一段弧形液壓桿從廂式貨車貨廂頂部升起。隨著操作人員按下工作按鈕,弧形液壓桿頂部噴射出30股水流。
▲渝萬高鐵施工現場,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正在對隧道襯砌進行養護
廂式貨車緩緩前行,水流均勻地噴射在隧道襯砌上,廂式貨車尾端底部的噴嘴同步工作,噴射出水流沖洗仰拱填充面。
“這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根據高鐵隧道襯砌養護的實際需求研發的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中鐵十一局集團渝萬高鐵站前1標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唐波介紹,高鐵隧道二次襯砌在施工后的40天內必須每天噴水養護,否則會出現開裂、強度離散性過大等問題,“一般冬春季每天噴淋4次、夏秋季每天噴淋6次。”
然而,傳統的隧道襯砌養護設備普遍存在覆蓋面不夠、噴淋不均勻、養護不到位等情況,而且移動不便、噴淋頭無法伸縮。養護臺架成本也較高,單價一般都超過20萬元。
為了解決傳統隧道襯砌養護設備存在的問題,對項目實行精細化管理,中鐵十一局集團渝萬高鐵站前1標項目部與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豐都指揮部,于去年6月份開始研發新的隧道襯砌養護設備。
▲渝萬高鐵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的地面沖洗噴嘴
唐波介紹,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通過在小型廂式貨車上加裝發電機、水泵、輸水管等輔助器具組成;噴頭弧線段長2.4米,噴嘴間距8厘米,共設置了30個直線可調噴嘴,噴射距離最高達3米;弧形液壓桿收縮時養護設備高度約4米,升高后最大高度為6.8米,液壓桿升至指定高度用時約2分鐘;水箱蓄水量為3.57立方米,可養護120米(10板)襯砌。
“先后經歷了幾個版本,解決了液壓桿穩定性差、晃動等問題,又實現了噴淋設備的可升降。”唐波說,通過不斷實踐摸索、改進,如今的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不僅解決了傳統隧道襯砌養護設備存在的覆蓋面不夠、噴淋不均勻、養護不到位等情況,而且操作簡單、養護速度更快,“操作人員可在駕駛室內啟動養護及沖洗按鈕,沿著仰拱填充面單幅前行即可完成半幅襯砌養護或填充面沖洗工作。養護1板(12米)襯砌,傳統的設備需要5分鐘,現在只需要90秒。”
不過,這還不是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的全部功能。
“利用加裝在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上的溫度、濕度傳感器,我們可以實現對隧道內環境的實時監測。”唐波介紹,一旦溫度、濕度超過設定的預警值,傳感器就會將報警信息傳送至操作人員手機,提醒設備操作人員對隧道襯砌進行養護,“這臺設備還具備水溫加熱功能,以保證養護用水與襯砌表面溫差不大于15℃。”
這樣一臺滿是“黑科技”的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造價如何呢?
“整臺設備造價僅8萬元,遠低于傳統的養護臺架。”唐波介紹,多功能隧道襯砌養護設備已提起了專利申請,并已陸續在渝萬高鐵4個標段12個隧道投入使用,極大降低了因養護不到位導致的襯砌質量問題,同時節約了成本,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