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武器系統已大量裝備各國部隊,并成為重要作戰力量。近期,在軍用機器人研發領域相對落后的韓國,宣布隧道勘探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報道稱,韓國還將進一步探索機器人在未來戰場中的智能化應用。
根據韓國國防發展局發布的消息,這款隧道勘探機器人由韓國和美國聯合研制。雙方研究機構聯合開發了機器人系統及相關軟件,設置了通用接口和數據格式,旨在建立基于機器人的聯合作戰能力。報道稱,在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地面車輛系統中心支持下,韓國研制的隧道勘探機器人能夠在沒有地形信息的情況下探索地下隧道,自動檢查隧道內相關風險隱患并生成三維地圖。該機器人采用“自動隧道探索”技術和各類先進傳感裝置,在無法接收衛星導航定位信號的情況下,也能實現自動駕駛并執行相關任務。
從操作方式看,隧道勘探機器人可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遠程控制,支持多個用戶同時操作。經過前期試驗,隧道勘探機器人已完成長約1.5公里的洞穴探索任務。未來,韓國研究機構還將為隧道勘探機器人配備人工智能組件,以進一步識別、判斷隧道環境,經過改裝后,具備執行各類不同任務的能力。
隧道勘探機器人主要用于地下作戰或城市作戰,可對隧道、洞穴和各類危險設施進行偵察。近年來,美韓雙方高度重視隧道勘探機器人技術發展和驗證工作。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此前開發了一款名為“鼴鼠”的機器人,配備類似螺旋槳的可伸縮鉆頭,能挖出一條比機器人圓柱形身體更寬的隧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推出的“破壞者”項目,旨在開發一款能快速建設地下隧道的戰場機器人,具備“快速構建戰術隧道網絡”能力,進而為城市作戰、地下攻防、戰場救援和快速補給提供安全隧道環境。
在“破壞者”項目支持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發出一款酷似蚯蚓的仿生機器人。這款隧道仿生機器人能模仿蚯蚓在地下快速挖掘和移動。從公布的原型機看,隧道仿生機器人外皮由纖維網制成,能較好保護內部結構免受地下土壤環境的破壞。為充分模仿蚯蚓的“靜水骨骼結構”,這款機器人在內部構造中使用了液壓人工肌肉,通過收縮、膨脹與伸長產生高壓,進而穿透密實的土壤結構。
研發隧道勘探機器人,是韓國加快機器人軍事應用、進行體系化布局的重要體現。早在2017年,韓國便在《國防工業發展計劃》中宣布多項改革措施,重點支持開發包括無人武器項目在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相關技術”,旨在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2018年9月,韓國陸軍宣布成立“無人機機器人戰斗團”,主要使用機器人執行搜索、偵察和攻擊任務。同年,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與該國軍工企業韓華系統公司合作研發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戰斗機器人,遭到外界廣泛批評,部分國家甚至宣布不再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進行交流與合作。
隨著軍用機器人在戰場上的廣泛應用,韓國不斷加快在這一領域的研發步伐。目前,韓國國防部已宣布將于2024年前正式部署軍用仿生機器人。韓國已研制的軍用仿生機器人主要為仿人或仿蟲類機器人,可用于陸、海、空等作戰領域,服役后將用于執行搜索、救援、偵察等任務。韓國海洋科技研究院研制的一款仿海洋生物機器人,外形類似螃蟹和龍蝦的結合體,能借助多條機械足在湍急的水流執行任務。可以預見,無論是韓國此次研制的隧道勘探機器人還是其他仿生機器人,都將逐步承擔實際作戰任務。對此,有媒體稱,未來這些機器人服役后,將進一步改變戰爭形態。
6月20日,第四代吉利醇氫電動轎車交車儀式在張家口市民廣場舉行,首批36輛醇氫電動轎車正式交付,主要應用于當地出租車行業。據了解,張家口市大力鼓勵出租車經營者自愿更換電動出租車。目前,全市電動出租車保有量達1137輛,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張家口市鞏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進新能源在城市公交、出租車和配送領域的推廣使用,不斷優化城市綠色出行環境,推動交通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筆者在張家口市橋西區展覽館公交站看到,一輛輛車牌上印有“F”標識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從身邊駛過,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全市擁有綠色能源公交車2050輛,占公交車輛總數的90.4%,主城區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占比100%。”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位居全國首位。 該市不斷豐富氫能交通應用場景,氫燃料電池重卡已應用于當地煤炭運輸服務以及建筑垃圾倒運領域。目前,該市有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的物流車725輛、牽引車3輛、倉柵車40輛。“動力系統由本地企業生產制造,具有快速加氫、功率高、續航里程長等優勢。”張家口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李靖介紹,氫燃料電池重卡每加滿一次燃料...